★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党群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委办公室>县委办文件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 整体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150T/2023-00023 文 号 贺党办〔2023〕16号 发布日期 2023-02-20
发布机构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县委办文件
关 键 词 示范县;责任分工

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党工委、县委各部委、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乡镇(场)、街道,县属各企事业单位、驻县区市属各单位党(工)委(党组、总支、支部):

《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整体责任分工方案》已经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整体责任分工方案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贺兰实际,制定如下责任分工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全面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创建目标

以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宁夏样板”为目标,示范引领宁夏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将瓜菜产业做为“一县一业”产业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有序的农村发展环境、生态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协同高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到2024年,打造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示范样板,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规划布局

按照贺兰县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结合自然环境、区位优势、资源分布等,推进瓜菜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一心一带多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心”:发展以联合瓜菜公园为中心,建设立岗镇、习岗镇优质高端绿色瓜菜核心区,总结推广“宁夏稻渔空间”的典型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形成以金贵、常信、洪广、南梁台子等为辐射区的瓜菜产业新格局。

“一带”:以汉延渠两侧为重点打造设施瓜菜产业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设施瓜菜示范园(立岗镇兰星村),观光采摘园(习岗镇新平村、五星村、立岗镇银星村、先进村、通义村、兰光村等,金贵镇银河村、红星村、雄英村等),农事体验园(金贵镇红星村、金贵村,习岗镇新平村、立岗镇通义村等),将其打造成为多业态瓜菜发展模式示范典型。

“多点”:在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常信乡、南梁台子多点分布,发展规模化单品种植,打造“番茄村”“辣椒村”“西兰花村”“黄瓜村”“蘑菇村”,推广以有机农业为代表的瓜菜“以销定产”模式、金贵镇银河村村集体“设施瓜菜”发展模式、洪广镇欣荣村食用菌标准园创建模式、立岗镇星光民宿模式,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生产短板弱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通过夯实特色产业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组织保障

经研究,决定成立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

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丁  炜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兰县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田晓波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炳炳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  魁  县政协主席

副  组  长:王  川  县委副书记、常信乡党委书记

           王  芳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周立成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张  靓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蒋恒斌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段建宏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刘  宁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

           白景晶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常雪峰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宗怀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苏万君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继斌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叶  宏  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黄菊兰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公务员局局长

            张占林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丁书涛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桂韶华  县财政局局长

            哈霜莹  县发改局局长

            吴静波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郭亚东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局长

            张新林  县民政局局长

            辛利华  县卫健局局长

            张学军  县残联主席

            陈  锋  县综合执法局局长

            许  晖  县水务局局长

            夏巧燕  县科技局局长

            高学东  县文旅局局长

            张  翠  县商务局局长

            张  鑫  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

            陈保家  习岗镇党委书记

            强玉梅  金贵镇党委书记

            谢庆福  立岗镇党委书记

            岳建平  洪广镇党委书记

            宋  瑞  常信乡乡长

            白文贤  南梁台子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  虎  京星农牧场党总支书记、场长

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工作调度,研究解决问题,督促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汇报材料起草、会议筹备安排等工作,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制定建设方案,开展示范区建设日常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措施,对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示范县创建目标全面完成。

五、主要任务

(一)聚焦三大体系,夯实产业振兴物质基础

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布局,突出乡村振兴“一个中心”,抓实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发展绿色农业“三项任务”,围绕“产业强镇、经济强村”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瓜菜产业,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征程。

1.优化产业体系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规模,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粮食面积产量只增不减,耕地保护目标完成率始终保持在100%。进一步优化蔬菜区域布局,以菜心、番茄、辣椒、西兰花等单品为主,发展规模超过3万亩以上的集聚特色农产品,培育番茄、西兰花、辣椒、供港菜、西甜瓜、食用菌(香菇、羊肚菌、玉皇菇、赤松茸)示范乡镇,单品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2023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31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96%,新建蔬菜绿色标准园2个,千亩瓜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2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到2024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达到98%,建设蔬菜绿色标准园4个,千亩瓜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5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争创全区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瓜菜总产量超过52万吨,总产值达25亿元。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供销社、各乡镇(场)

(1)完善冷链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蔬菜集配中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新零售平台产地大仓,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购置冷链运输车,配套相关产业,完善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销售体系,提升全程冷链集散集配能力,延长外销供应周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力争每年支持1家以上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抓住大中城市净菜入市良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区外大型企业,在县域内建设集预冷、分拣、加工、包装、集散、检测、溯源、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服务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调动市场资源向这里汇集,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连接起来。2023年,建成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1个以上。到2024年,建成大型蔬菜现代集配中心2个,每个集配中心建设冷库5000㎡以上,分拣加工车间5000㎡以上,交易大棚5000㎡以上,配套办公室、检测室、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制冰制箱等设施。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局、各乡镇(场)

(2)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深加工企业,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基地,配套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设备,积极示范新型高效冻干技术装备,开展脱水蔬菜、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脱水蔬菜、西瓜汁、芹菜汁、番茄酱、辣椒酱、腌制蔬菜、香菇酱等产品,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价值链。继续抓住“全国知名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一线城市中央厨房,大力发展净菜加工、精品蔬菜小包装销售,探索联合开发预制菜新路,推进产业转化增值。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局、贺兰工业园区、各乡镇(场)

(3)拓展多种功能。发展蔬菜公园、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特色蔬菜观赏等新业态,开发“伴手礼”“后备箱”等旅游产品。引导扶持各类设施蔬菜园区融合科普教育、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内容,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在习岗镇、金贵镇等乡镇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冷凉蔬菜产业多功能园区。对接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等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引导生产基地采用会员宅配、门店直销、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团膳配送等形式,丰富营销业态。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文旅局

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局、科协、各乡镇(场)

2.完善生产体系

(1)推进品种培优。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聚焦自治区冷凉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要求,以良种繁育基地为抓手,培育壮大良种繁育龙头企业,建设冷凉蔬菜繁育基地。依托天缘种业、巨日科技、西夏种苗等蔬菜龙头企业,打造西部种业振兴基地。开展分子标记育种、太空育种等关键技术研发,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主推蔬菜品种,展示适宜目标市场销售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建立完善育种、繁种和良种质量追溯技术体系,夯实特色产业基础,每年在各乡镇(场)建设露地蔬菜良种育繁基地2个,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鼓励种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育种攻关,共建育种创新中心,促进种业振兴。每年新建或提升瓜菜等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改造提升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中型育苗中心3个。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各乡镇(场)

(2)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以瓜菜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统筹各类资金建设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和拱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销衔接紧密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改造升级老旧日光温室,提高生产性能;实施新“三品一标”行动。每年推广大型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1套以上,推广适宜农户应用的小型水肥一体化设备10套以上,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500亩,推广蚯蚓生物技术500亩,推广“三零技术”绿色生产模式500亩。实施蔬菜采收品质提升工程,提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五化六统一”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供销社、各乡镇(场)

(3)提升机械化水平。提升设施环境调控、植保作业机械化水平,补齐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协同配套,探索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5个,集成示范集约化育苗、灌溉施肥、植保作业、环境调控、采收分级等全产业链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到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设施蔬菜、露地蔬菜机械化应用率分别提高到40%、50%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各乡镇(场)

(4)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统筹规划建设县瓜菜产业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基础数据资源库,包括信息监测预警、生产全过程监测与质量追溯、投入品管理大数据、产地价格信息监测等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县内外资源共享,精准管控,率先在全区开展数字赋能蔬菜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设施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装备,重点突破设施种植装备专用传感器、自动作业、精准作业和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和全自动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在线感知、精细生产管控、高效运维管理。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科技局、各乡镇(场)

3.创新经营体系

(1)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按照科技集成、主体融合、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求,牵头建设引黄灌区供港蔬菜、宁夏番茄产业集群,形成科技集成化、种植规模化、加工聚集化、物流现代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网络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24年,至少建成1个瓜菜产业集群。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商务局、各乡镇(场)

(2)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以瓜菜产业为引领,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产加销一体化企业,构建产业联合体,聚焦主导品种,以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推行“经营计划统一、市场开拓统一、资金协调统一、生产资料调配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和农机管理统一”,实现优势互补、要素融通、共同发展。加大人才培养,每年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化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经营管理人才20名,柔性引进产业品牌营销顾问2名以上,培养蔬菜技术骨干15名,培养加工业人才15名,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20名,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人社局、商务局、贺兰工业园区、财政局、供销社、各乡镇(场)

(3)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农资销售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地托管、金融服务、品牌农业、市场营销、休闲观光“十大功能”,达到服务有合同、作业有标准、人员有培训、过程有记录、产品有监管、质量有保证、能力有提升、效果有考评的“八有”服务标准要求。2023年,建成农资服务引领型、农机服务引领型、技术服务引领型、加工流通服务引领型、融合发展服务引领型“六特”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个。2024年,达到8个。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供销社、各乡镇(场)

(4)深化产销对接。鼓励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蔬菜龙头企业入驻大中城市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卖场、生鲜超市,加大瓜菜专销区或外销窗口建设。广泛依托“宁夏品质中国行”“全国知名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全国瓜菜新品种展销会”等系列活动,邀请区外客商来贺兰县开展产销对接。每年组织力量外出考察开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大中城市批发市场。鼓励在贺兰县建立直供基地、配送大仓,集采集配中心,辐射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运用好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平台销售,丰富营销业态。到2024年,举办或承办瓜菜等绿色食品产销对接活动3场以上,年实现订单外销总额增长8%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商务局、供销社、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各乡镇(场)

(5)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引导单一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与入驻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以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共同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产销联合体为引领,探索建立以供港菜为代表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企业+村委会+农户”等新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土地入股、合作共建基地等方式,建立瓜菜等“六特”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与分红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经营,优化重组瓜菜产业联合体和联合社,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多元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到2024年,瓜菜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8984元。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六权办、供销社、各乡镇(场)

(二)加强引育培用,突出人才振兴关键核心

进一步构建“引才-育才-评价-使用”闭环链条,建立各方协同的乡村人才工作格局,促进乡村振兴中生产技术类、技能带动类、创新创业类、公共服务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用好自主招聘政策,积极引进区外高层次人才,发挥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领头羊”作用。搭建“院县合作”平台,建立“企业+项目+人才+政策机制”人才创新平台,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柔性引进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薪聘用农村职业经理人,支持乡村振兴。到2024年,全职或柔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不少于10人。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人社局、科技局、各乡镇(场)

(2)培育紧缺人才。围绕制约“三农”领域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优化人才、企业双向选择落地工作机制,积极引进培育社会工作、经营管理、法律服务、技术服务等四支新型农村人才队伍,健全乡村人才工作机制,保障乡村振兴。到2024年,累计培养250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服务。

牵头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场)

(3)用好本土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传承人、能工巧匠等,提升本土人才综合素养。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优先满足农村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落实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推行卫生专业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继续实施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到2024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累计选派年轻干部到村“两委”任(挂)职不少于25人,专业技术人才下派乡村不少于10人。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社局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卫健局、科技局、教体局、各乡镇(场)

(4)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等外出人才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等,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到2024年,建成农村创新创业园区3个,孵化基地2个,培养创新创业实体10个,累计提供不少于10亿元的金融担保支持返乡人员创新创业。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社局

责任单位:退役军人事务局、工商联、财政局、科技局、各乡镇(场)

2.优化农村人才发展环境

(1)创新培养成长机制。制定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开展人才评价与认定工作。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等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科类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

牵头单位: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2)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探索建立村庄人才公寓或专家公寓,为农业科技人才短期性、周期性下乡提供保障。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大学生等人员的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鼓励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及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权益。推进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建立城乡、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人社局

责任单位:科技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三)挖掘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振兴铸魂工程

1.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撑,聚力建设瓜菜、葡萄酒、稻渔、花卉等特色旅游产业强镇。抢抓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机遇,加快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商务休闲、文化旅游、运动康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图兰朵葡萄酒小镇”,助力打造“葡萄酒之都”。围绕“稻渔文旅”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为契机,打造集稻渔立体种养、乡村文旅体验、科普研学交流为一体的“稻渔”产业特色镇。重点围绕“高效设施花卉”发展定位,发展花卉苗木繁育、新品种展示示范、休闲观光旅游、外销物流为一体的花卉特色产业镇。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科学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农业文化遗产,在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立岗镇通义村等地开发建设市民农园、亲子乐园、民俗观光园等休闲园区,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康养产业一体化经营。到2024年,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5-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

牵头单位:文旅局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2.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做实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方法举措和长效机制,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开展先进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网络公益活动,通过拍摄反映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等微视频、微电影,真实展示贺兰乡村新形象。2023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87%。到2024年,打造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中心示范点5个以上,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90%。各类宣传阵地公益广告刊播比例达到40%以上,累计拍摄反映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等微视频、微电影不少于百余部。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责任单位:文旅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场)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实践活动,利用文化长廊、休闲亭、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每年评选全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大力倡导民主法制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弘扬孝老爱亲、守望相助、自强诚信、崇德向善等优秀中华传统美德。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涉农帮扶政策紧密结合,定期开展送政策、送电影或送戏下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改变部分农民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树立新风尚。到2024年,实现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比达到100%,实现全县各村文化大院全覆盖,每村至少拥有一处示范性文化大院,坚持一院多能,统筹建设老年文化活动室、老年教学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文旅局、妇联、各乡镇(场)

4.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等创评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聘请群众身边致富能人和富带头人举办专题讲座,现身聊致富、说成功。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总结宣传,对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努力、创业致富进行开化引导,激发低收入群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和科学生活方式。坚持扶“智、志、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期专题讲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2024年,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达到21%,累计打造自治区级美丽村庄示范点10个。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妇联、团县委、各乡镇(场)

(四)坚持绿色发展,激发生态振兴内生动力

1.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络,实施分布式清洁能源示范项目。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打造农村清洁能源示范点1处。到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2.5%以上。累计打造农村清洁能源示范点5处。农村电能能源在农村消费中同比增长8%。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发改局、供电局、住建局、各乡镇(场)

2.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1)构建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加快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绿色生态长廊防护林建设,保护现有原生植被,力促植被自然修复。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及国土整治,实施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贺兰山沿山采砂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力促采砂坑变成聚宝盆。

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洪广镇

(2)推进黄河贺兰段生态修复。强化黄河贺兰段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进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水系连通、水资源调配、岸线划界确权、河湖空间管控、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牵头单位:水务局

责任单位: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3)提高重要生态功能。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贺兰山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促进恢复河漫滩湿地系统,构建滩河林田草综合生态空间。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结合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控制灌溉引水量,改善灌区排泄条件,合理调整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低耗水、高产出经济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

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五)深化乡村治理,强化组织振兴根本保证

1.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继续开展农村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面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为主体的村党组织体系,提升党的工作覆盖面,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对隶属本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开展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工作。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优选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2023年,全县农村党组织达到三星级及以上85%。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2%,村干部培训覆盖率95%。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6%。到2024年,全县农村党组织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0%。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0%,提高村书记、村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10%,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20万元,全村干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每村高质量培育后备干部6名、致富带头人不少于本村人口比例的4%。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财政局、民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建立乡镇公益性岗位常态化机制,加大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力度,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长效化,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工作,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推进农村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每年镇级城镇公益性岗位占全县比例不少于5%。每年对农村干部轮训不少于1次。2023年,镇级城镇公益性岗位占全县比例的5%以上。全县村干部培训覆盖率为95%。全县农村党员数量占比36%。到2024年,全县村干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优先保障镇级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全县农村党员数量占比达到36.5%。充分发挥各组织作用,使乡村振兴各类工作高效完成。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人社局、各乡镇(场)

3.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认真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平均每村每年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低于10万元。建立完善村干部工作公示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2023年,每村高质量培育致富带头人不少于25名。乡村振兴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5%。到2024年,每村高质量培育致富带头人不少于30名。建立常态化岗位目标责任制,乡村振兴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县委农办、财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4.加快推进乡村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行积分制管理、“55124”等模式。抓好村协商示范点建设,推动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工作方式,提高村务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以农村“三资”管理、村务管理、公益设施建设、村级发展规划等为重点,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格局。确保积分制管理、“55124”模式全覆盖,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格局,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到2024年,全面推广村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全面完善,形成完善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格局,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作用,切实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牵头单位:民政局

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审计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六)推进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宜业乡村

1.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框架下,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扎实开展村庄分类,完善村庄布局,有效衔接上位规划,强化乡村规划许可管理,规范乡村建设行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

牵头部门:自然资源局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住建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各乡镇(场)

2.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

(1)提升农村道路服务水平。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均衡发展”为工作目标,围绕我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推动“交通+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不断优化城乡路网结构和路域通行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支撑。到2024年,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大于85%。

牵头部门:交通局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各乡镇(场)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加快推进“互联网十城乡供水”建设,改造提升供水管网,实现县域内农村与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实施农村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和水质提标工程,完善水质监测监控设施、保护区围栏和警示标志,提高水源地和农村偏远、薄弱地区饮水常态化监测和预警能力。到2024年,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5%。

牵头部门:水务局

责任部门: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各乡镇(场)

(3)完善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黄河、典农河等县域内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实施贺兰山山洪灾害防治,持续推进病险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加快黄河堤防安全标准区建设,完成金山拦洪库提升改造工程,防范山洪灾害等风险。优化抗旱水源布局,按照“长藤结瓜”思路和“先急后缓”原则,开工建一批调蓄工程,提升区域性抗旱应急保供能力。

牵头部门:水务局

责任部门: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各乡镇(场)

3.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1)实施清洁能源推广工程。鼓励利用农房、农村基础设施等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多能互补的低碳综合能源网络。积极争取国家“千乡万村驭风沐光”政策,扩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范围。在具备条件的村加快推进天然气进村入户。按照先立后破、农民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推进各乡镇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建设,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暖气房计划,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清洁能源技术。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推进散煤替代,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牵头部门:发改局

责任部门:住建局、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凯添天然气公司、各乡镇(场)

(2)实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冷凉蔬菜等产业,加大高标准产地预冷保鲜、低温分捡集配、冷链加工仓储配送、冷链物流集散等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的支持。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提升农产品外销干线运输能力和末端配送能力。推动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农村商业体系,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下沉供应链。整合交通、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等资源,建设一批“多站合一”的乡村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综合服务点。

牵头部门:商务局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发改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3)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及自然灾害风险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及时进行安全鉴定,对不安全住房、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指导督促产权(使用)人,通过拆除、加固和重建等工程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名录,重点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配套、资源活化利用等工程。

牵头部门:住建局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场)

(4)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持续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千兆乡村”工程,推动农村5G网络布局和商用试点,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加快“数字供销”全国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强对农业生产墒情、苗情、灾情和气象预测预报,实现专家在线指导和涉农事项在线办理。加快乡村管理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推动“雪亮工程”视频点位向乡镇、村延伸,逐步覆盖农村道路沿线及人员聚集场所。到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31个,实现千兆光纤网络全县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通5G覆盖比例达到80%。

牵头部门:县委网信办

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供销社、气象局、公安局、交通局、各乡镇(场)

(5)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利用和发展。统筹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本公共服务等阵地建设经费,在人口居住密度大的村建设村级治理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面。全面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和线上服务。完善农村文体广场设施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综合文体广场,打造一批乡村大舞台。实施体育“康乐角”建设工程。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所有村卫生室用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

牵头部门:县委农办

责任部门: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交通局、卫健局、文旅局、各乡镇(场)

(6)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采取委托托管、线上结对、联动教研等方式,推动城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加强乡镇卫生院专业科室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争建设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达1-2个,打造县级医疗分中心1-2个。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发挥国家及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鼓励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支持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202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3.3%,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16%,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0%。到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3.6%,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16.5%,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5%。

牵头部门: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残联

责任部门:各乡镇(场)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通过建设“阳光堆肥房、机械制肥、沼气沤肥”等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站,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配套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模式,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023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9%以上。到2024年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配齐垃圾处理场所、中转站、收集点、垃圾箱、转运车,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农村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管护长效机制普遍建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5%,实现集镇、村部、市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公共厕所全覆盖。推行“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集镇规划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以上。

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综合执法局(爱卫办)、各乡镇(场)

(七)项目支撑

通过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建设六大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年度在全县谋划并实施6类工程26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0.54亿元,其中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投资22.4亿元,占总投资的37.1%;县财政配套资金7.67亿元,占总投资的12.7%;社会资本投资30.41亿元,占总投资的50.2%,其中2022年投资18.16亿元,2023年投资24.22亿元,2024年投资18.16亿元。各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及年度投资见附表。

牵头部门: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财政局、县委组织部、文旅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

责任部门:各乡镇(场)

六、创建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

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贺兰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各项创建工作推进,各工作专班要切实履行专班职责,坚决贯彻落实区市县关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决策部署,研究和组织实施各项振兴工作,建立专项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创建任务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强化乡村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向农村延伸,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及时通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二)强化机制创新

进一步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延伸闭合产业链,全面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振兴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产业组织和产业链中,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收入持续增长。探索创新“拨改投、投改股”模式,引导激励金融和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集成应用,进一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行、监督管理和权益分配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三)强化考核激励

建立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将项目实施成效纳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党政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方案中明确的创建目标、重大工程和重要任务,以任务书、路线图、工期表的形式责任到人,细化进度和要求,确保创建质量和效果。

(四)强化宣传推广

加大示范县创建宣传推介力度,深化与各大媒体合作,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优势条件、重大意义、政策利好及运行机制,吸引区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资本进驻,努力营造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参与示范县建设的浓厚氛围。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总结、宣传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各级各类经营主体参加全国农博会、农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宁夏品质中国行、全国知名经销商走进宁夏等宣传推介活动,广泛推介特色优势农产品,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1.《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整体责任分工方案》2023年任务清单;

      2.《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整体责任分工方案》2024年任务清单;

      3.贺兰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自评指标表;

      4.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项目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