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前三季度全县“四上”企业劳动工资情况分析

索引号 640122-141/2020-00381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0-10-28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所属"五公开" 结果公开 关 键 词 劳动工资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本民生得到保障,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收入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2.33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856人,同比下降10.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364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99元,同比增长6.6%。

一、基本情况

(一)从业人员有所减少,行业间差距较大。在统计的13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同比下降的有7个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3.8%。

前三季度各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情况

行业名称

从业人员期末人(人)

增速

2019年

2020年

合计

26142

23286

-10.9%

房地产业

1768

2020

14.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18

325

2.2%

批发和零售业

3960

3925

-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55

25

-98.5%

制造业

11134

10023

-10.0%

建筑业

6663

5771

-13.4%

住宿和餐饮业

393

327

-16.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1

84

-16.8%

教育

150

134

-1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3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04

-

(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呈小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9.81亿元,同比减少0.47亿元,同比下降4.6%,平均工资43640元,同比增加2699元,增长6.6%。其中: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12187.6万元同比减少4969.3万元下降29.0%平均工资26657元,同比减少7331元,下降21.6%。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前三个行业是排第一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4.3%;排第二位的是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9.1%。排第三位的是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0.9%;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降幅较大的主要行业为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平均工资分别为31775元、23104元、31692元,降幅分别为23.7%、18.4%、5.0%。

前三季度各行业平均工资情况表

行业名称

从业人员三季度平均工资(元)

增速

2019年度

2020年度

总计

25943

26596

2.5%

制造业

41012

44743

9.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2787

48915

14.3%

建筑业

33355

31692

-5.0%

批发和零售业

46058

48392

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5143

-

住宿和餐饮业

28329

23104

-18.4%

房地产业

62535

63086

0.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276

62926

78.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214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611

32512

-0.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5930

-

教育

41662

31775

-23.7%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8704

-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随着我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部分传统产业生产日益萎缩,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增加,加之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百瑞源枸杞、如意科技等企业,业务量下降,从业人员人数同比减少960人。据统计2019年底,我县制造业从业人员同比下降5.6%,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9.4%,2020年二季度同比下降10.5%。二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企业需求和劳动力求职存在差异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需要熟练工、技术工长期短缺。另一方面缺乏技术和培训的劳动力难以上岗。这就导致企业中需要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限制,存在招工难。三是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房地产业是最低住宿餐饮业的2.7倍,绝对额相差3.99万元,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三、几点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引导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稳定就业岗位。要扩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与力度,加大用工需求的分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减缓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要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打开小微企业的成长空间,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断培育新的就业载体,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二)努力促进就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要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并扎实做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