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留守人员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为着力解决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实际问题,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妇女、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幼有所育。贺兰县聚焦“三留守”人员群体,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发现三留守人员在生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三留守人员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原因
(一)留守儿童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现就业渠道少、就业机会少等原因,导致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缺少管教与监护,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加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是隔代监护,农活繁忙,无暇照看孩子,对孩子比较溺爱,与孩子交流少、沟通少,对孩子约束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对一些不良文化、失范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受其影响,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二是感情缺乏抚慰。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大多由祖辈和亲戚抚养,平时主要靠电话、微信与父母联系,因长期缺失与父母的生活交往,造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足。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儿童思念父母,希望父母留在身边。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希望有渠道诉说,有亲人安慰,但相应的监护人与儿童或多或少存在隔阂,大多数监护人只停留在“看好孩子不走失、一日三餐管温饱、每日平安不闯祸”的浅层次关怀上,不能完全代替父母。因缺乏父母照顾,多数留守儿童自制力较差,存在冲动易怒的情况。三是教育不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大多数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对留守儿童学习难以指导,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缺乏辅导、学习动力不足等困难。
(二)留守妇女
一是夫妻情感淡化。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妇女面临夫妻长期分居、缺乏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分离导致感情逐渐淡化,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问题。二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家中缺乏劳动力的问题,既要承担农业生产劳动,还要兼顾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重担,同时受个人文化程度、技术能力限制,经济收入低,进一步加重留守妇女的生活重担。三是专项帮扶较少。留守妇女群体家庭经济状况及个人劳动能力就困难群体来说整体水平较好,达不到各类政府救助标准,针对留守妇女的专项物质救助、服务救助较少,县妇联等部门虽然开展了“康乃馨”等专项困境妇女关爱服务活动,但救助服务频次较低,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留守老年人
一是面临孤独困境。随着年龄增长,留守老年人日渐身体不便,尤其一些失能人员,独立生活困难,加之子女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及时顾及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出现突发事件无人发现并及时处理,留守老年人孤独感严重,缺乏精神抚慰。二是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农村留守老年人从事的都是传统农业种植,年轻时靠体力增加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日渐衰弱,逐渐影响经济来源,加之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也逐渐上涨,许多农村留守老年人面临经济压力,导致饮食上简单应付、生病拖着不及时就医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三是思想观念陈旧。很多留守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社会化养老的优越性认识不到位,参与机构养老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留守老年人对村(社)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参与性不高,文化活动匮乏。
二、改善意见
“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无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基本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成立专门的农村留守人员工作服务机构,统筹留守人员工作,细化和完善关爱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的相关服务政策措施,加大资金保障投入。同时,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配合,探索符合留守人员实际和需求的关爱模式,共同构建政府牵头、部门齐抓共管、家庭首要责任、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工作。二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人员问题,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强化返乡创业扶持机制,鼓励农民回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指导,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从源头上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留守问题。三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配备,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同时,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支持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经济支持,缓解其经济压力;相关部门加大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加留守妇女的就业机会。五是补充农村基层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健康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缓解留守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六是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与用工单位、社会群团组织等合作开展培训,帮助农民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活动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通过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支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切实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七是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在留守老人养老上的作用,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完善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多方面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同时,加强精神文化方面建设,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爱老、助老、孝老传统美德,引导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