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兰县以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主线,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突出“四个转变”,把提升全民全周期健康素养作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前提,高标准打造健康矩阵为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健康基础保障,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一、“优先发展”,构建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大健康格局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格局。一是健康提升优先,决策有高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健康水平提升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将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纳入全县“六大提升行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42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20次,将建设健康县作为全县“提升行动”全力推进。二是财政保障优先,落实有深度。坚持协同联动,成员单位有任务、有计划、有总结。坚持问题导向,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统筹健康提升资金90万。三是目标管理优先,考核有硬度。与42个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全县效能考核和督查重点,建立分级赋分机制,将年底算总账变为全程算细账。四是辐射带动优先,投入有力度。建立三级健康网络,配置专职人员24人,兼职76人,实现机关、社区、学校、村级全覆盖培训。
二、“专家领航”,构建多形式、有梯度、分层次的大带动效应
一是健全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定期遴选聘任专业水平高、热心开展健康科普的专家,不断充实贺兰县健康科普专家库,截至目前专家库成员已从初始32人增至75人。并定期专家组织开展讲座、制作链接、录制音频、视频等。二是建立贺兰县健康科普资源库。建立健康科普作品的发布和传播机制,不断规范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各类媒体的传播,确保健康科普作品的专业性、可读性、传播性。并将专家制作健康科普作品收录至健康科普资源库中。截至目前已收录作品978部。三是建立医务人员健康促进机制。专题研究制定了《贺兰县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绩效考核方案》将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院科室综合质量考核,并鼓励医疗机构在硬件、软件上支持健康教育专干、医务人员开展新媒体传播。四是宣传行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日常诊疗加媒体传播形式让专业的医学知识从象牙塔顶“飞入寻常百姓家”,解决群众关心的健康“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百万传播”,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媒体的大融合思路
一是科普专家团“百场万人”线下讲。组织健康科普专家团队和第三方巡讲团队,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向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业等100个单位巡讲286场,覆盖人数10000余人。二是科普直通车“百种万份”现场发。结合辖区疾病特点制作了健康素养66条、膳食图谱、运动指南、控烟手册等421种宣传材料28万份,提供控油壶、控盐勺、健康腰围尺等8种技术工具6200份。三是健康云矩阵“百群万家”线上播。鼓励各医疗机构专干开通健康直播选树贺兰健康科普网红5个、健康科普传播之星10个、截至目前直播45场次。联合制作定期录制专家讲座进行分类推送,辐射社区微信群186个。为群众普及全方位健康科普知识,截至目前,健康教育课堂已录制播出125期,受到群众一致好评点击量突破百万。四是贺城健教“百期万粉”医者说。联合媒体打造“贺城健教.医者说”“稻花香里说健康”,充分发挥医者自身优势,普及健康知识,为“健康贺兰”良好格局建设贡献医者力量,为贺兰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14%创新高添砖加瓦。截至目前累计制作医者说音频448期、链接353期、视频45期。观看量达12000余人次,短视频最高单条点击量1897次,粉丝量2万余人。
四、“细胞示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引领作用
“医院、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一是织密健康守护“安全网”。医疗健康总院互联网,县医院五大中心,中医院中医馆全覆盖,为辖区基层机构提供远程心电、远程放射,通过远程门诊,远程指导基层医生规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为疑难及复杂患者提供优质的远程门诊服务。二是增强健康单位“免疫力”。通过组织开展“健康细胞”创建活动、已命名健康乡镇4个、健康村14个、健康社区14个、健康企业14个、健康学校24个、健康单位45个,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为全面实现“健康贺兰”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激活健康家庭“干细胞”。创建健康家庭445户,无烟家庭3万余户,培养一批健康明白人,评选出30名健康达人。将健康细胞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健康贺兰建设工作考核内容,依托健康贺兰建设提升工作,设置了规范的健康步道,鼓励群众“赏美景、健步走、强体魄”,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打造惠民“亮点”,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