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所在的位置:长者版 > 最新动态

加强组织领导 细化措施路径 共同产出“一套数” 协同形成“一张图”

信息来源: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14

作为全国林草湿荒普查试点县,贺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目标、强化协调、准确举证,扎实开展林草湿荒普查,全面构建“10年一次普查、年度动态监测”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综合调查监测体系,努力形成有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调查技术和普查方法,推动探路变引路、试点变标杆,为全区全面推进普查工作提供示范借鉴。不一致图斑地类核实认定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处置图斑10208个,化解了标准口径不一致导致地类认定冲突、调查结果不统一的问题。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高位推动,着力压实责任。全国林草湿荒普查试点启动后,贺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普查试点工作安排部署会,专题研究部署普查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吃透把准试点工作的中心重点与核心要义,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和试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倒排工期推进落实。二是整合资源,整体发力。抽调各部门、乡镇场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了“1+1+10+58”扁平管理模式,构建起“1”个领导小组牵头抓总、“1”个工作专班统筹协调、“10”个行业部门具体负责、“58”个乡镇村组配合举证的责任体系,对地类变化、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历史追溯,确保精准掌握不一致图斑的“前世今生”,为后续图斑认定奠定基础。同时,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议,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有力有效促进普查工作高效推进。

二、强化统筹调度,凝聚工作合力

一是工作统一步调。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协调处置的普查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部门+技术单位+乡镇”的外业联合举证模式与三级联审体系,分区分片分图斑开展地类认证与实地举证,形成图斑认定的统一意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性。二是加强数据保密。严格落实保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对在普查中所获悉的涉密资料和信息依法履行保密义务,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三是加大保障力度。按照区市关于林草湿荒普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配强技术人员队伍,采取“专班专人负责、集中脱产办公、协同配合推进”的方式积极推进普查试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全力保证前期资金投入,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聘请第三方技术团队配合开展普查,及时发现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不一致图斑地类认定提供技术支撑。

三、贯彻技术标准,科技支撑赋能

一是认真分析数据,形成分级基础数据。在自治区普查试点综合实施组、遥感影像保障组、地类对接组等指导下,通过遥感影像与实际情况比对、林草湿监测数据与国土调查数据对比、图斑地类与森林覆盖度比对等方式,对下发图斑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形成分类明确、类型清晰的技术数据。二是发挥先进技术,完成举证判读。统筹用好国土调查云、年度遥感影像、arcGIS等开展内业辅助判读;采用“1+1+3”模式(即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部门)研判,县、乡、村土地与林草专干、各村村民3级共同认定),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进行外业现地调查,对影像特征与地类不一致的图斑,组织部门联合研判、现地举证,严格遵循数据审核和校验机制,做到“最多跑一次”,经综合分析判读最终达成一致图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