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今日贺兰>最新动态

贺兰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4万亩

发布时间:2019-12-10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近年来,贺兰县立足实际,依托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坚持把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智能管控等措施,水利基础设施高效运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节水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灌区初显雏形。截至目前,建成县级现代化生态灌区管控中心1个,乡镇级分控中心1个,拥有自动化管控设施841套。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4万亩,年节水约2000万方。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试点先行。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优势,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先后完成《银川市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项目建议书》《银川市贺兰县生态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并通过自治区专家组审核,获得建设批复。同时,根据灌区建设要求,配套制定《贺兰县灌区信息化自动化实施方案》《贺兰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方案》,为推动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常信乡作为试点,通过实施改造干渠直开口、安装测控一体化量测水设施、自动化控制闸门等工程,各干支渠灌溉水量实现实时监控、计量,田间斗口灌溉实现远程控制,灌区精细化管控水平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改造干渠直开口161座,配套自动化测控设施168套,涉及灌溉面积46万亩。

二是创新投融资和建设模式、全面实现智能管控精准管理。采取“PPP”建设模式,引进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京蓝沐禾(贺兰县)灌溉服务有限公司,总投资7.8亿元,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投建管服一体化建设项目,主要涉及灌溉骨干及自动化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信息化建设等建设内容,运营期20年,期满后由政府无偿收回运营。建成贺兰县现代化生态灌区总控中心和常信乡分控中心,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县灌溉渠系配水计量、水利设施管控等进行精准管理,各支渠闸门通过管控中心或分中心远程操控,田间的毛渠斗口闸门由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协会利用手机“APP”就可以实现开关闸,逐步形成干渠由自治区水利厅下属的管理处管理,干渠直开口由管控中心和分中心管理,支渠及田间斗口由村集体、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总控中心电子屏幕对全县灌排水、用水效率、生态环境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开展盐碱地治理、河湖长制等工作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三是推进水价改革、开展水权交易。开展农业地下水、取水机井水流产权确权工作,确权水量达到431.804万方。开展水资源确权工作,为全县境内引黄灌溉的用水主体颁发水资源使用权证12本,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权属。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唐徕渠、二农场渠和汉延渠灌域选择了12条具有代表性渠道,进行农业灌溉综合水价测算,经自治区物价局批复,我县试点渠道农业运行水价为0.0712元/立方。制定《贺兰县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水权交易,与通威公司、权瑞福公司等用水主体完成水权转换6例,转让水权330万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