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贺兰县紧紧围绕打造“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目标任务,全面摸清适水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优势方向、制定发展规划,聚焦绿色技术、特色种业、名优设施、生态治理、加工品牌等五个方面,加快推动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学编制高质量发展规划“定方向”。2月21日,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贺兰春耕备耕和乡村振兴工作时提出了打造“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的目标,贺兰县第一时间召开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部署落实,建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邀请中国水科院、淡水中心等部委科研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专题研讨。目前,已从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创新苗种繁育体系、加快结构转型升级等9个方面初步编制了《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规划(2023-2030年)》,为全县适水产业发展制定了蓝图、明确了路径。
二是全力提升渔业设施化水平“夯基础”。贺兰县渔业养殖面积5.8万亩,占全区17.1%,占全市57.8%,水产品总产量6.22万吨,占全区产量36.5%,占全市产量79.4%,渔业总产值8.14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15.8%。今年已谋划建设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生态治理示范基地4000亩,持续推广加州鲈、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配套建设4.4万平方米名优养殖设施温棚,改造建设“鱼菜共生”大棚69栋,配套鱼粪水肥微生物反应设备,高效改善温棚土壤活性,有效提升蔬菜品质,创新有机“菜-鱼”生产新模式。
三是强化黄河特色优质种业建设“兴种业”。贺兰县先后引进加州鲈、南美白对虾、斑点叉尾鮰、黄河鲶、河蟹等名特优新品种10余种,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目前,已制定水产苗种繁育政策,落地水产研究所种质资源场项目,推进黄河鲶、赤眼鳟等本土黄河特色经济鱼类扩量增效。提升建设加州鲈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3家,年培育大规格苗种500万尾,示范带动养殖3000亩,建设南美白对虾淡化基地3家,福瑞鲤、草鱼等大宗淡水鱼养殖良种率达85%以上。
四是奋力开辟鱼鲜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福建、广东、陕西、青海省等渔业大县考察学习,成功对接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厦门海洋技术学院等院校专家技术团队,引进淡化大黄鱼、近江蛏、鳜鱼等具有精深加工潜力的新品种。鼓励企业紧跟预制菜产业新赛道,规划建设以大宗淡水产品为原料的“鱼丸、鱼饼”和以加州鲈、斑点叉尾鮰为原料的“鱼片、生鲜”预制菜生产线,着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节,产学研携手打响“宁夏味”,寻找适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