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兰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县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创新力明显提升,先后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自治区“校园治理达标县”“幼小衔接改革试点县”“教研员任期改革试点县”,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区级评估,“双减”和县域教研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9所,其中,中小学校33所(不含十一小),幼儿园60所,安全责任属地管理学校6所;有校外培训机构135家。现有教职工4389人,在校学生50632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强体系”上做文章,教育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夯基础、抓基层,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四星级党组织3个,贺兰二中被评为全区中小学校“党建示范点”。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城乡一体”“名校托管”“教研联盟”“联合办学”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科学布局、强弱搭配,采取“名校+薄弱校”“县城学校+乡村学校”的模式,成立德胜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9个义务教育教育集团、10个集团园,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惠及3.8万学生、1.4万幼儿。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23年我县教育经费总投入为90331万元,同比增长8.17%。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由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取暖费补助由100元提高到190元,寄宿生生活补助由200元提高到300元。四是优化质量评价。出台《贺兰县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各中小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德胜实验小学构建“1234”学生评价体系,将学校育人目标与评价工作紧密结合、将日常课程教学、教育活动与评价工作有机整合,让评价工作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器”。
(二)在“促公平”上出实招,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学前毛入园率分别达到66.92%和95.88%,全国“双普县”创建通过区级评估即将迎来“国检”。二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人口集中地区学位供给,推动银川二中和贺兰七中合作办学,成立并命名贺兰十一小,有效化解局部地区学位紧张问题,建立“县教研室-联盟-学校-学科组”四级教研网络,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切实促进城乡教研融合共生,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中,我县获奖总量位居全区第四。三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成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2个,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拓展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特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化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贺兰县第一中学代表队获得大赛最高奖—“创新之星”荣誉称号。
(三)在“提质量”上下功夫,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一是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盘活教师资源,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组织参加竞聘在编在岗教职工1860人,实现跨校竞聘、交流轮岗、岗位变动153人,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迈出重要一步。完善教师发展路径,遴选79名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及联盟学科教研员,积极开展城乡联动教研、跨集团教研和送教、送研活动,全县共打造自治区乡村名师工作室、银川市名校长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各1个,培养骨干教师489人。二是强化教育数字化赋能。夯实一个“数字基座”,支撑教育转型升级;培养一支“数字强师”,重构教育教学模式;共享一批教育资源,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探索形成“三个一”教育数字化发展模式。全覆盖常态化应用“三个课堂”,在线课堂累计开课近16000余节,推动城乡教师同研“一堂课”,实现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贺兰二中、德胜实验小学等2所学校被认定为“四星级”智慧校园。三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持续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保卫,树牢校园安全防线。推进校园防欺凌综合治理,落实法治副校长牵头负责的训诫制度。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2023年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2022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开展培训、辅导81场次,覆盖5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德胜片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有待进一步化解。德胜片区与金凤、兴庆交界,现有住户7万余人,预计未来人口还将大幅增长,目前,德胜片区教育资源供给同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市属的北塔中学每年仅能提供300个学位,缺口140个学位,而新建的贺兰七中因建校时间短,社会认可度还较低,2023年秋季仅招生105人,存在“择校热”问题,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二)普通高中阶段学位供给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目前,贺兰县仅有贺兰一中和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两所公办高中,受校园面积、师资等条件限制,以及县内学龄青少年增加、县外人口流入等原因,高中学位日益紧张,截至目前,全县普通高中学位1890个,高中升学率58%,低于银川市近10个百分点。
(三)集团化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过度稀释、教育同质化、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参照《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直属学校与市辖县(市)区属学校委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中学托管一般不超过3年,贺兰县第五中学自2018年被贺兰县第一中学托管,已近6年,已达到退出条件还未及时退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被托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四)校园安全存在薄弱环节。校园安全还存在薄弱环节,学校购买安保服务的人均工资待遇较低,学校安保人员的整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处置突发应急事件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
(一)加大资源供给,优化办学布局。积极研判人口变化新趋势,推动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学校布局,提速推进贺兰二十二幼、贺兰二十三幼等项目竣工投用,按期启用贺兰十一小,擦亮德胜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名片,进一步解决局部地区“择校热”问题。深入挖掘现有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加300人学位供给,力争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提高到68%左右,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二)加强城乡协同,推动提质扩面。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四纵三横多点”的县域教研模式,健全“四级教研网络”,全覆盖常态化普及应用“三个课堂”,打通送教到校、送研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城乡教育同频共振。加快推动贺兰七中高水平建设,力争在三年内把贺兰七中打造为全县品牌名校,六年内打造为全市优质学校,九年内打造为全区窗口学校。
(三)加快示范创建,实现创先争优。聚焦问题抓整改,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深化保教实践改革,改善办园条件,确保按照教育部安排顺利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验收。充分发挥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作用,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拓展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特长,实现“学生特质生长”和“学校特色建设”共生共融,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化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打造自治区特色高中。
(四)加强师资建设,夯实发展支撑。实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教师减负成效。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机制,做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确保每年专任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符合交流人员的10%;加快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培育“三名”工作室5个。
(五)树牢底线思维,守护平安校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维护学校政治安全。按照《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方案》要求,聚焦燃气、校舍、校车、消防、校园周边环境等13个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排查整治。加强“护校队”“护学岗”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着力构建家校共育、警校共建、专兼结合、各方联动的学校安全工作新格局,培育10所“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