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党群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委办公室>县委办文件

中共贺兰县委员会 贺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640122-000/2021-00097 文 号 贺党发〔2021〕23号 发布日期 2021-06-08
发布机构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县委办文件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

宁夏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县委各部委、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乡镇场、街道,县属各企事业单位、驻县区市属各单位党(工)委(党组、总支、支部):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已经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贺兰县委员会       

贺兰县人民政府      

20216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五年。使命在肩不容须臾懈怠,重任在前必须铁肩担当。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承担新发展使命,全县上下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提供有力支撑。

2.目标任务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产量稳定16.95万吨,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增幅高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25年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末,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46.8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3.3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以上,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7.6%、27.6%和44.9%。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落实衔接过渡期要求制定贺兰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根据工作实际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转移。适时制定、完善、优化各项政策,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织密兜牢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对欣荣村、广荣村、隆源村、银光村等重点村,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情”,深入开展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实施欣荣村设施温棚、隆源村尾菜加工车间等20个扶贫项目,支持红树莓、线椒等扶贫产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就业帮扶,组织劳务输出4000人以上,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并纳入台账管理,明确资产权属,提高使用效益。加大对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的监测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5.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低保制度,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兜牢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6.加强政策有效衔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适度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向,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场)、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的安置区倾斜。保持现有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不变,做好土地政策衔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地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得挪用专项指标。持续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出让收益返补农村建设发展。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7.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约高效利用耕地,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确保产销平稳、价格稳定。巩固提升粮食储备和应急能力。组织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积极倡导允许消费、不许浪费的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行动自觉,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2021年,创建“四好”设施农业园区2个,建设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2个、“五优”露地蔬菜基地3个,续建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园1个、冷凉蔬菜繁育基地1个,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4个,新建蔬菜生产设施5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12万亩。新建标准化牧场2个,改造升级规模化奶牛养殖场3个,打造洪广万亩黄金奶源基地。

8.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布局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管控布局,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采取不同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全面完成区市下达我县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

9.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因地制宜推进“6+3”特色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立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整体布局,完成2.8万亩山坡地回收移交工作,牢固树立“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理念,加大栽培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和酿酒设备提升改造力度,实施德尚鼎樽、澜德瑞、富龙3个酒庄建设项目,新增酿酒葡萄种植8500亩,全面提升源头品质。发展高端奶产业,支持塞尚、金河、东君、中地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提升蛋白粉、稀奶油等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化与雀巢、伊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促进农产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支持合作社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产品标准由生产向加工、流通等领域延伸,主动对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标准化水平提升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提档升级蔬菜公园”,建设露地蔬菜基地5个、外销型蔬菜基地5万亩,高标准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渔业公园”,建设生态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现代农业循环产业示范园。

10.着力发展现代种业。按照区市统一部署,编制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明确今后5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启动现代农业“芯片”攻坚行动,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打造黄河流域优质种源示范基地。加大制种企业扶持力度,支持育种企业做大做强。建成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个,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确保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加强奶牛良种繁育推广,巩固扩大中地生态牧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优势,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保母扩群”。实施黄河宁夏段水产经济动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巩固提升水产原(良)种场大宗淡水鱼苗种繁育能力,稳步提升水产名优苗种本地化繁育水平,打造西北地区水产苗种繁育中心。

11.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支撑引领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爱里烘焙产业园、大一肉制品等项目,支持西夏啤酒、厚生记、麦尔乐等企业做优做强,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畅通农产品产地直采渠道。选树一批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2021年,种养业疫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6%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58%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到2025年种养业疫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主要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12.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坚持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创新合作模式,积极与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针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项目,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新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推广养殖尾水处理等新技术。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通过大数据服务、在线教育培训、远程技术指导等途径,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下乡,支持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

1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支持农民合作社补齐设施设备、技术服务、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产品销售等产业链短板,拓展服务领域。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开放、市场、数字、活力“五个供销”建设,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和联系农民群众桥梁纽带。组建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盟,推广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服务水平,将服务领域拓展到环境整治、防灾减灾、金融保险等方面,建设2个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农业产业服务与农村事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到2025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对乡镇、产业集中区小农户服务实现全覆盖。

14.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建设以农业农村为基础的资源数据库。以“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动产业数据、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种质资源、农业投入品在线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农产品价格等数据库建设,统一农业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接口,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智能决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集农业遥感、精准控制、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精准农业生产系统,建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可监可控。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气象灾害预警防范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产品加工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

15.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户参与产业链、分享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加快构建城乡冷链销售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开发功能、营养、保健等适销对路的“贺兰美食”,推动特色农产品从产品到名品、种养到养生链式发展。推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以贺兰工业园德胜片区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与农业生产紧密关联、高依存度的全产业链,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5:1。

四、促进乡村生态文明

16.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推进农村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综合康复,确保黄河贺兰段干流水质稳定在II类进II类出,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下大气力整治黄河两岸乱占乱用问题。强化河湖长制,实现“四乱”问题存量清零。巩固提升“挖湖造景”整治成效。实施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修复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2021年完成营造林77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57%以上。

17.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水资源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用途管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分类分区管控体系,制定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定额标准。对水资源超采区实行用水和项目“双限批”,在线监测1100眼自备井,实施一批蓄水池建设、灌溉水替代工程,探索农业生产超定额使用地下水收费机制,稳步推进黄河水替代地下水。全面实施节水控水行动,推广农业成套综合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涵水型生态林业、保水型生态牧业,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执行土地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控制,整合盘活拆迁庄点建设用地。继续实施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治理,实施以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为重点的培肥地力工程。2021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调减高耗水作物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到202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

18.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精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2021年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扩大有机肥施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和残膜回收技术,实现农用残膜应收尽收。开展畜禽养殖场区、散养密集区粪污无害化治理行动。实施习岗豫泰生物质天然气等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甸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9.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配套、生态建设,全面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加快聚集提升类村庄规划编制,城郊融合类村庄纳入城镇控制性详规统筹编制。推动实用型村庄规划的落实落地,优化农房、产业、基础设施和绿化布局,依托山水格局现状,对村域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作出规划,明确空间形态管控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2021年,完成10个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成2个“宜居宜业宜游”特色村落。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严格落实规范村庄撤并指导意见,稳妥有序推进中心村规划建设,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

20.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水、电、路、气、房、通讯、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推广“互联网+城乡供水”,巩固提升农村人饮安全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100%。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试点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统筹推进乡村物流配送站点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2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布局一体规划、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改厕同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改善统筹配套,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农村固液废物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改厕模式,严把选型关、施工关、验收关,对已建农村厕所运维使用开展“回头看”。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以上。推行“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50%以上。综合考虑居住集中度、水系等因素,采取以城带乡、多村联建等方式,配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健全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运营机制,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每年创建一批示范性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

22.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把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每年为每个行政村办一件最迫切、最现实、最根本的实事,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实行县乡村分级办理,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利益共同体。制定“一村一年一事”管理考核办法,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补。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2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承包地确权成果数字化应用,推进流转租赁、抵押担保,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加强承包地用途管制,加大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强化风险防范。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24.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途径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和财政扶持资金等参股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实行政经分离,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实施好财政资金项目,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确权范围,继续推进“四荒”地、农业设施等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协同推进农村产权在金融机构可抵押、可融资。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流通体系,探索开展银行抵押的不良农村产权盘活处置。

25.探索开展用水权山林权排污权交易改革。完善水资源使用权收储、抵押、转换机制,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促进农业节水指标向高效益行业和区域流动。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探索实行市场动态调节价,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供水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水价形成机制。全面建立水资源“四定”指标体系和分区管控体系,水权交易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对林地按照国有和集体所有权属进行勘界,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鼓励转让、出租、转包等,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全面推行林长制。探索建立反映环境损害成本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和有偿转让机制。

26.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管理职能移交接管。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情况摸底调查,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建设宅基地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一张图、管理一条链、监测一张网”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宅基地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完善《贺兰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自愿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收益分配、审批、监管6项制度。在立岗镇通义村、金贵镇保南村、洪广镇北庙村开展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机制。

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27.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推行领导干部“四个走遍”包抓机制。建立“村组报告、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宗教事务等方面的应急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6月底前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落实乡村干部“三优”政策,提高乡村干部工资报酬,保障乡村治理工作经费。整合综治、信访、公安、司法等资源,建成2个乡村治理中心,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加大乡村“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推行“一网通办”。推广完善“村村享”数字应用平台,2025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28.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完善村委会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规范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村级重大公共事务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自治议题和自治项目形成机制,提高村民参与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线上线下即时公开、全程公开。完善“四议两公开”机制。

29.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法律进农村”为抓手,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三年内实现每个村至少培育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骨干。创建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有机衔接。落实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大接访制度和包案化解制度。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落实好“一村一辅警”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建设平安乡村。依法推进乡村宗教治理,严防宗教势力把持、操纵、干预、破坏乡村政权和农村公共事务,依法整治农村非法宗教和境外渗透活动,坚决纠治乱象、整治乱点、根治乱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创建。

30.建设文明乡村。围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增强宣传、教育、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实现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加大乡村“文化大院”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健全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奖惩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行积分制,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八、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31.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推进移民安置区特色种养业高质高效发展,对移民安置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建设帮扶车间给予资金奖补支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等模式,推动移民与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移民群众选单、政府买单方式,对移民群众分层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持证率,确保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移民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鼓励移民安置区利用现有资源,成立建筑施工、保洁服务等经营性实体,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持续改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实现贺兰县3个生态移民安置区、3个劳务移民安置区、1个插花移民安置区和1个自发移民聚集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32.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订单收购等方式实现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把农民“嵌”在产业链上,增加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把农民“融”入产业链,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开展特色种养、餐饮服务、物业管理、农机作业、产销对接、信息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粘”在产业链上,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根据实际给予贴息贷款、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行以工代赈,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建或村民自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大乡村消费,促进耐用消费品更新提代。引导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33.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着眼于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科学合理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的办学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城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统筹利用闲置校舍等资源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办好乡镇中心“公办园”。纵深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创建,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构建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模式。实施乡村教师专项培训普惠行动。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促进城乡优秀校长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乡村学校普遍实施课后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开办“四点半课堂”。精准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实现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完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

34.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软硬件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重点疾病救治服务能力,确保2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实施村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提升项目。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疗健康总院(集团)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管理、服务、发展、利益、责任“五位一体”机制,建立健全远程诊疗体系,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向乡村延伸。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行卫生专业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模式,加强职业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

35.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调整。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畅通异地就医结算通道。加强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强化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办好农村老饭桌。发展多元化托养托育服务。

九、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36.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根据实际需要将脱贫攻坚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监督等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专项工作组,确保“五大振兴”落实落细。压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工作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明确县委和政府负责同志、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联系点及责任目标要求。做好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工作。

37.加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督导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银川市党委关于农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定期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成员单位出台重要涉农政策须经领导小组审议并备案。加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配备1名农办专职副主任、不少于4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面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分解“三农”重点任务,建立工作落实台账,定期督导调度工作进展。

38.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巩固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序做好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力度,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实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乡镇评乡镇定,不设指标、应整尽整,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坚决惩治侵害农民利益的腐败行为。统筹做好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

39.加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素保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各类专规详规,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工程。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实行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撬动各类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落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设立服务乡村振兴内设机构。建立涵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与金融机构终端信息共享。落实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开发价格保险、指数保险。探索不同性质土地用途转换路径,提高土地供给效益。开展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一体规划,重点加强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

40.健全乡村振兴督查考核机制。建立摸清基本底数、把握基本政策、掌握基本规律“三基本”工作法,推行在一线谋划发展、在一线检视问题、在一线推动落实“三个一线”工作机制。实行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健全乡、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常态化问责问效机制。实行乡村振兴年初建账明责、年中督查促责、年底考核验责机制,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十四五”期间,全县乡村振兴年度考评在全区考评中进入前3名的,按考核指标权重对牵头单位给予每分1万元的奖补。把握好农村工作的时度效,驰而不息纠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附件:1.《实施意见》相关名词解释

      2.《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


附件1:

《实施意见》相关名词解释

1.“6+3”特色产业:葡萄酒产业、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适水和蔬菜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销售及服务产业。

2. 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粮食、蔬菜、水产、草畜、葡萄酒五大特色产业。

3. 河湖“四乱”问题: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4.“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两次”,即引导农户初次对可变卖、可喂牲畜等“有用”垃圾进行自主分类,剩余垃圾由乡镇保洁员进行二次分选分类;“六分”,即把农村生活垃圾分为6种基本类型,按类进行处置;“四级联动”,即从农户-村庄-乡镇-县城,统筹设置垃圾回收、存放、分选等各环节设施设备,形成科学经济、无缝衔接的收置网络和工作链条。

5.“四荒”地:荒山、荒坡、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沙、荒草和荒水等)。

6. 领导干部“四个走遍”机制:一个任期内,市委书记走遍所辖乡镇,县委书记走遍所辖行政村,乡镇党委书记每年走遍所属的自然村和困难户,乡镇干部走遍分片包村的农户。

7.“三优”政策:乡村干部工资待遇优厚、选拔使用优先、生活条件优待。

8.“村村享”数字应用平台:“村村享”是中国电信针对基层乡村治理开发的应用平台。在公共服务、应急管理、乡风文明、智慧党建等方面,为乡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数字化治理解决方案与产品服务,用数字化组织管理方式促进居民生活服务数字化。

9. 四议两公开: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10. 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党建引领发展、党建制度落实落地、强化基础保障、党建优化提升、立标杆作表率六项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