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党工委、县委各部委、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乡镇场(街道)、县属各企事业单位、驻县区市属各单位党委(党组、党工委、总支、支部):
《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十五届县委第13次常委会会议、县第十九届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研究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分工方案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把握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以打造“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为目标,科学引导产业发展、抓紧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绿色技术应用、特色种业发展、名优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工程、加工品牌推广五个部分,全面落实《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特制定本任务分工方案。
一、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创新苗种繁育体系,打造西北特色种业第一县
坚持种业先行,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开展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创新,强化产学研推用育种机制,摸清区域种质资源情况、培育或引进突破性新品种,实现种源核心技术与品种国产化。
1.科海渔业黄河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场提升项目。依托科海渔业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深化产学研联合,成立服务团队和科技小组,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设立试验课题开展攻关,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技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渔业物联网、互联网、智慧渔业等新型服务系统。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训、高素质渔民培育,提高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财政局、常信乡、网信办
完成时限:2023年10月前
2.黄河特色鱼类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充分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政策和区位优势,发挥贺兰县黄河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场头部企业优势,打造黄河经济鱼类苗种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繁育和育繁推一体化生产。主要建设新建苗种培育池护坡12000平方米;良种选育车间1600平方米;早繁温棚池塘2000平方米;库房600平方米;农机具房300平方米;清淤改造种质资源库池塘69亩;亲本培育池113亩;苗种培育池59亩;配套新建进水渠1900米;改建生态循环净化排水沟1129米;生态排水沟清淤及末端设计尾水处理系统(三池两坝);进水口22个;新建供电线路1600米;新建硬化道路2000平方米;围栏500米。购置车间增氧设备1套、车间水处理系统1套、风送自动投饵机5台、智能监控设备1套等仪器设备。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习岗镇、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前
3.优质淡水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发挥企业苗种繁育设施优势,建设国家优质淡水鱼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开展大口黑鲈等名特优鱼类苗种本地化孵化培育,培育反季节大规格苗种,实现大口黑鲈苗种本地化繁育培育批量化;进行福瑞鲤、黄河鲤的亲本保种,解决本地及周边市场苗种需求不足问题,辐射西北五省。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洪广镇、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4.加州鲈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提升建设加州鲈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3家,南美白对虾淡化基地3家。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技术规程,扩大标准化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面积;增加大规格苗种培育设施化规模建设。农业农村局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并积极争取区、市产业化项目资金。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场)、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5.落实名优水产品政策性保险。为提高大宗淡水鱼养殖户转型名优水产品养殖的积极性及渔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保险服务机制。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鼓励创新开展农业保险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宁财(农)〔2022〕523号文件要求,参照地方政策性养殖保险的缴费分摊比例,财政承担80%,以名优水产品养殖为主要投保品种,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牵头单位:财政局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前
(二)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打造西北绿色技术第一县
6.深化科技改革,激活人才力量。创建西部生态渔业研究中心,建立渔业科技专家库。通过第一年科技项目探索新品种、新模式,客观分析经济效益,遴选一批适合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编制技术规程;第二年确定产业化项目实施内容,以原有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实现科技产业化项目复制量产;第三年总结经验,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科技专班,持续服务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稳固产业基础。有效解决产业化项目制定无科学依据、无法取得预期效益、科技支撑乏力等问题。确保区内外科研团队在贺兰有基地、有产业、有事业,建立科技-农业深度嵌合机制,完善“科技-产业化-科技”的完整良性转化链条,将科技服务农业落到实处,不断加强专业创新技术和人才引进,保障人才引进和技术储备提供造血功能。联合区内外科研院所创建西部生态渔业研究中心,成功固定产业化发展项目成果2个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责任单位:财政局、组织部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7.绿色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25年前完成贺兰县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全覆盖,完善设施配套,积极开展“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建设与申报认定工作。完成10家绿色养殖“五大行动”示范基地认定工作。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场)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前
8.绿色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集成项目。结合贺兰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打造关键技术攻关区、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绿色发展辐射带动区,对县域内种苗培育基地及新品种引进基地重点扶持,总结3-5套技术规程,1-2套经验和模式,建立绿色养殖技术体系,为名优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场)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9.绿色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依托宁夏海永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宁夏悦海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升级改造绿色、无抗智能化饲料生产线2条,配套综合生产车间5700㎡、原有饲料生产线升级改造,微生物扩培实验室2000㎡、生活看护房560平方米。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技术合作,试验研发新型饲料品种(包括枸杞饲料、无抗饲料、绿色微生物饲料、绿色水产饲料等)。
牵头单位:常信乡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三)完善尾水治理体系,打造西北生态治理第一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全国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专项建设规划(2020-2025年)》,加快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补足渔业渔区领域发展短板。贺兰县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突出“以水定产”“节水农业”发展理念,制定渔业面源污染治理循环利用整县推进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水资源短缺、养殖尾水污染等制约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促进渔业健康发展,保障贺兰县及黄河流域生态。
10.贺兰县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23年,对兰丰村、旭光村、民乐村、通义村等共计约4000亩养殖池塘进行尾水治理及标准化改造,建设生态净化池、池塘清淤护坡、生产道路、自动化生产设备等配套设施,以及配套建设道路、给排水、电力系统、各类水池等。到2025年,实施3.6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生态治理项目,实现渔业尾水治理工程全覆盖。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场)、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前
11.“种植-渔业”水指标置换管理模式示范区建设项目。配套渠道流量检测设备,及信息化传感设备,利用养殖尾水开展植物灌溉,实现一水多用,统一协调用水指标,园区内年节约灌溉用水340万立方米,种植农户亩均增收70元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15%以上,建立完整生态治理技术体系,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基地建设。
牵头单位:水务局、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场)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四)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打造西北名优设施第一县
12.陆基设施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建设陆基圆形养殖池、底排污设施、集污净化池、进排水管道、灌溉系统、生产道路等。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常信乡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前
13.名优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两栋大黄鱼苗种繁育大棚,占地面积2570平方米。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后,每年育苗生产两季,全年生产大黄鱼苗种产量达到2000万尾;可为周边农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2个,每个岗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组织部、常信乡
完成时限:2023年12月前
14.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南美白对虾中式养殖温棚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配套建有采暖、电气及给排水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预期年产出成品虾6万公斤,年产值420万元;可为周边农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个,每个岗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常信乡、财政局
完成时限:2025年6月前
(五)探索全产业链建设,打造西北加工品牌第一县
15.大宗淡水鱼高值化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宗淡水鱼加工基地1处,开展大宗淡水鱼高值化加工,生产风味食品、鱼丸、鱼干、罐头、鱼片等,提升淡水鱼附加值。依托蓝湾生态渔业基地,打造成“蓝湾渔业深加工生产园区”。生产园区总占地面积76亩,拟计划分两期工程完工,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4亩、二期工程占地面积42亩。一期工程主要建设:生产车间2500平方米、冷库1640平方米、办公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宿舍占地面积252平方米、消防水池等,同时配套水电、污水处理设施等。生产园区建成投产后,可为周边农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0个,每个岗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常信乡、自然资源局、商务促进局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前
16.渔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加工企业在苗种、投入品、生产管理、产品加工等方面制定企业标准,与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产品订单,与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项目建成后,标准化生产面积达4万亩以上,周边农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个,每个岗位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加入产业链农户增收500元/亩;牵头制定团体标准5项,引导和规范渔农实施标准化生产。
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前
二、主要保障措施
(一)水资源保障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健全完善水权交易机制,实施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协同建设,通过产区供水一体化促进养殖和生产标准化,以市场化、专业化、智能化高质量供水管理服务体系支撑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寇家湖、三丁湖、北大湖等渔业养殖园区及重点企业灌溉用水指标及主干渠道通畅,到2025年,不低于5.5万亩适水产业需水量约为4400万立方米。
牵头单位:水务局
(二)滩涂养殖设施化功能保障
全县6.8万亩滩涂地91.8%划入湿地范围,5.8万亩渔业养殖区全覆盖。设施温棚、工厂化车间建设受阻,深加工项目落地困难,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跟进落实2022年6月1日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按照《保护法》对湿地的定义,合理划分湿地范围。明确湿地调整政策,以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相关资料为养殖滩涂养殖证明依据,制定养殖滩涂划出湿地范围工作方案。
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
(三)生产交通保障
依托现有主干道,进行生产、文旅线路规划。围绕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利用现有观光线路优化游览路线。主干道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提质改造为主,部分进行新建,新建标准为沥青道路,宽4-8米,按需分年度规划、实施。生产道路进行优化建设,用于养殖池塘间生产及连接主干道。道路标准为砂石结构,宽1.5-3米。
牵头单位:交通局
(四)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强化规划落地见效机制,为贺兰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内项目落地,成立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丁 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
刘炳炳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 组 长:王继斌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张 翠 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
黄菊兰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徐彦宁 县委政研室主任
祁玉芬 县委网信办主任
丁书涛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哈霜莹 县发改局局长
桂韶华 县财政局局长
郭亚东 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局长
吴静波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樊利宁 县交通局局长
许 晖 县水务局局长
高学东 县文旅局局长
夏巧燕 县科技和工信局局长
刘德彬 县住建局局长
陈保家 习岗镇党委书记
强玉梅 金贵镇党委书记
谢庆福 立岗镇党委书记
岳建平 洪广镇党委书记
宋 瑞 常信乡乡长
白文贤 南梁台子农牧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整体项目推进工作,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实行席位制,组成人员工作变动后,由相应岗位的继任领导继续担任,不再另行调整。发展和改革局做好各单位项目申报指导和立项审批工作。自然资源局负责土地性质调规等工作。水务局负责渔业养殖用水确权及重点园区、企业渠道铺设等工作。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适水产业发展指导等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各相关牵头单位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任务分工要求,于2023年5月30日前完成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明确施工进度,各司其职,强化沟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资金、资源、政策等各种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为贺兰县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强化政策扶持
优化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保障适水产业发展,落实渔业发展用地、用水用电、生态、资源政策,加大有利于地区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联农带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带动农民增收共富。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地方渔业发展资金,加大区镇财政支持力度,整合相关财政资金,加大绿色养殖“五大行动”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探索金融和社会资本服务现代渔业的有效方式,加强信贷和保险支持,为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和政策扶持。
牵头单位:发改局、财政局
3.强化人才培养
引导和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势领军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相关方面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加入合作共建,全方位发现、培养或引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及领军型人才。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水产学会作用,建设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的渔业技术推广和转化人才队伍。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行动、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工程等渠道,加大新型渔民培养力度。
牵头单位:组织部、人社局、编办
4.强化投资保障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吸引国有、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合股经营、上市融资、私人定制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解决产业发展建设资金。
牵头单位:财政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5.强化监督保障
细化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评力度。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合作共建单位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规划有效执行落实。
牵头单位: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