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抓机遇、谋新路。
常信乡始终紧紧围绕“稻渔文旅节水常信”发展定位,牢牢抓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常信视察工作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顶层目标,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九大产业扶持政策机遇,结合全乡产业特色发展,谋划重点项目25个,概算总投资5.1亿元,截至目前开工项目21个,开工率为84%;固定投资完成1.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紧紧围绕基础民生保障、三产融合配套、农业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加大项目投入,全年累计争取区市县配套资金7376万元,先后实施重点小城镇线路入地、供热管网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9个,全乡城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优先战略,严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3200亩,推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乡推广机深翻还田1万亩。扎实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提高覆膜标准和质量,降低农用残膜回收难度,累计回收废旧农残膜90.58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建立河道巡查、巡护、保洁常态化机制,累计清理河道漂浮物、沟摆垃圾22余吨,清淤9.7Km,完成有效巡河3061次。积极配合水务、环保等部门,强化第三排水沟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全乡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部达标排放。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代办服务制等五项制度,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体系。在以群众办事“一窗办部分事”变为“一窗办全部事”为目标,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群众的事项办理好,使审批服务更加集约、更加便利、更加高效。全年累计办件1230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25件次、林木采伐证34件次,为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203户332人,发放救助金844100元;办理发放粮食补贴发放8352人806.81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069人55.12万元。
(二)在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上占先机、开新局。
凝乡村产业之“实”。举全乡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防返贫监测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防返贫监测机制,认真落实“四查四补”“八必访”,排查“四查四补”问题41个、整改34个;完成“八必访”重点对象走访入户1350户3253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争取乡村振兴资金1730万元,实施项目4个,累计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近务工,有效提升群众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乡村振兴督查督导反馈问题,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整改各类问题69条,整改率98.6%。塑美丽乡村之“形”。充分发挥村民主体地位的作用,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重点区域环境展开综合整治并积极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累计清理沟渠450余公里,清理乱堆乱放648处,清理生活垃圾750余吨,清理农业废弃物542余吨,拆除残垣断壁8处,发动群众约8000人次,开展宣传活动150余次。累计评选村级“美丽庭院”1021户、乡级“美丽庭院”504户、县级“美丽庭院”50户,推选市级“美丽庭院”35户。铸乡风文明之“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作用,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红黑榜、红白理事会等机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五个一”花式闹元宵、三八妇女节“把爱送给她”、“我们的节日•端午”、庆祝“六一儿童节”等系列活动等,参与群众826人次,持续增强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固组织建设之“本”。认真落实“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骨干228名,后备干部47名,建立46名村党组织书记“育苗档案”,13名乡村振兴专干实现一人一名“导师帮带”,举办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示范班2期,提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意识和业务本领。探索“村村联合”发展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蜕变。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464.02万元,完成年初目标(500万元)的92.8%,较去年全年增长17.5%。
(三)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上勇担当、绘蓝图。
建立“1+14+N”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同步创建工作模式,乡村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完善专题研究、专项安排、专人负责、教育引导、检查指导、考核督导“三专三导”工作机制,在全乡14个行政村统一建立“石榴籽工作室”,落实县领导、部门、干部“三联三包”责任措施,增强了党建引领、部门结对、群团协同、站所配合、乡村一体的整体合力。打造乡集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区、团结村民族团结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全面树牢“守牢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的责任意识,凝聚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常信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路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实处,始终紧紧围绕“稻渔文旅节水常信”发展定位,牢牢抓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常信视察工作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重点、攻难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在新征程上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走在前做表率。
积极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九大产业扶持政策机遇,结合我乡产业特色、“以水定产”种养、生产加工链延伸等,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及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及特色种养示范方面下功夫。坚持谋在前。加快红色研学教育文旅路线优化,开发稻渔文创旅游产品,持续打响稻渔空间农产品品牌,探索开发休闲、度假、研学等乡村旅游产品。整合全乡旅游资源,以乡村节庆撬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万灵生态园、桂圆生态园、金龙湾山庄、功达金水渔业等休闲旅游区建设,串点成线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加快稻渔空间生态化灌区建设,做好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试验旱地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探索解决稻水矛盾新模式,加快稻渔空间智慧化灌排设施及可追溯平台建设,做好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做响“节水常信”品牌建设,打造全区节水示范点。坚持干在前。加快构建以稻渔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拓展区)建设为核心,其他特色协同发展总格局。加快科海黄河鱼类种质资源保种场二期、天荣农产品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新兴技术培育和科技示范引领水平。加速丰植源花卉产业物流园、褀霖农牧无公害粪污处理循环利用、悦海农牧和海永饲料生产线产品研发等一批谋划项目落地落实,不断优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结构。加紧全乡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提升、集镇区和四十里店村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发挥成效,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巩固四十里店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稻渔空间采摘园、天荣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设两个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的带动增收效应,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增双赢局面。用好用活闽宁协助、三产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等资金,将农民利益时刻与企业效益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做表率。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向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奋勇前进。着力在农业增效上谋求新突破。结合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只增不减,稳住农业基本盘。依托常信乡适水渔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创建成果,加大与清华大学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团队深度合作,积极推动蓝湾生态园二期建设,逐步扩大全乡白对虾养殖面积,引入大黄鱼、淡水鲈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打造常信水产养殖产业品牌。着力在农民增收上再上新台阶。持续发挥全乡产业优势,积极争取自治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拓宽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认真落实居民收入、移民支付、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力争实现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在生态保护上取得新成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自治区生态优先战略,压实秸秆禁烧巡防责任,全力守护“银川蓝”。大力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持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六项制度”,积极配合水务、环保等部门,强化第三排水沟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加快典农河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水产及畜禽养殖的清退搬迁工作。着力在党建引领上实现新跨越。按照“基础实、品牌强、模式新”的工作思路,做优做实基础党建,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深化“一抓两整”“六项行动”和“六个强化”,扎实开展“两个带头人”工程,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品牌创建,逐步探索创设党建精品课程、精品阵地、精品队伍、精品平台等,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科技助农”专家大院、银川市人才小高地和导师帮带项目,加大“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三)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上走在前做表率。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典型人物优秀榜样等先进事迹宣讲宣传,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积极探索建立集中、分类、依法、就地“四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六包一”“七个一”稳控措施,加大重大信访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清仓见底”。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继续丰富宣传载体、形式和内容,开展“我们的节日”“我向石榴树许愿”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打造丁义白雀寺县级“五进”宗教活动场所示范点,加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制化建设,建立宗教场所民主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民族宗教例会和组织宗教界教职和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宗教治理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提供坚实保障。
贺兰县常信乡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