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热浪汹涌。嗡嗡作业的起吊设备、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奋战一线的工作者,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强劲热潮,重大项目建设纷纷开启“加速度”,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4年,常信乡共谋划实施项目15个,概算总投资2.84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85亿元;新建项目12个2.2286亿元,续建项目3个6120万;政府投资项目5个5120万元,社会投资项目9个2.2166亿元,政府+社会投资项目1个1120万元。截至目前,共争项目7个309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83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入库7644万元,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任务。今年,常信乡项目建设整体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稳中求进、量质提升,尤其在一季度实现了开局稳、开门红。
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惠民效益落到实处。大抓三年重点小城镇收官工作,继续统筹各方资金资源,集中力量投入建设水电路气布局网,大大改善集镇区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继续巩固提升全乡冬季清洁取暖成效,持续推动北方清洁能源配套项目实施改造,其中“煤改电”955户,外门窗改造990户,力争全乡常住户使用清洁能源覆盖率95%。争取区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资金1120万元,进一步巩固提升了丁义村5100余亩土地整治成效,提高耕地保有量,为后期村集体集约化耕种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对接财政部门,争取两批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740万元,实施王田村、五渠村、丁义村、丁北村等11个村道路硬化13994米、渠道砌护12081米、路灯安装550盏。在争项目上继续发力,争取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400万元,配套县级和村级资金共计796.81万元,对王田村、于祥村、谭渠村3个村4356.5亩土地进行平整,砌护渠道48629.7米,清淤及新开挖斗渠、排水农沟,修建各类桥涵建筑物。国网供电投资4366万元实施高荣村35kV输变电工程,架空线路达12.4千米,电网敷设丁义村、旭光村、四十里店村等,极大解决沿线农村和企业用电超负荷问题。
乡村产业发展稳步提升,融合效益落到实处。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用于丁义村12栋冷棚建设,抢抓“早春晚秋”蔬菜销售季,提高蔬菜产销附加值。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000万元实施桂南村蔬菜冷库及分拣中心910平米、丁义村乡村振兴基地1419平米及二期冷库,有效统筹发展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效益。充分挖掘渔业深加工和文旅休闲项目投资潜力,实施蓝湾渔业深加工生产园区及鱼市、海永生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场项目建设,拓展二产渔业饲料加工链条、提升名特优渔产品育苗能力,力争打造贺兰渔业二产深加工示范样板;金水生态园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盘活现有功达大水面养殖园区,转型带动渔业旅游;桂文村文旅游客集散中心、正鋆田园静心民宿及运动基地项目可圈可点,建成后能有效提升农旅消费空间,促进乡村旅游业激发新亮点。招引四十里店好联手专用淀粉及三粉食品加工项目,新建专用淀粉生产车间、非矾三粉生产车间及配套加工设备等,打造贺兰首家非矾粉条加工品牌。
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突出,“造血”效益落到实处。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鼓励集体经济稳步增收“一村一策”,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四十里店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亲子农耕研学农场,突出文化创意,发挥广银、科海等企业抱团效益,联手打造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同时,村合作社收购土鸡10000余只发放农户200余户,建立“土鸡银行”,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专家上门指导帮扶,开辟新的致富之路。张亮村立足于自身生态资源,成功打造张亮村“五彩鸡蛋”品牌,拓展苜蓿生态养殖,通过免费发放鸡笼鼓励村民养鸡,实现家门口增收;香瓜产业继续发挥优势,“香瑞超越88”“北京甜王”“吉糖金兰”品种供不应求。王田村流转土地160余亩,不同土质种出不同“金豆子”,西瓜、螺丝菜、大葱等轮番上市,借助现有大棚交易减少中间商环节,确保更多实惠落到村民口袋里。
储备亮点项目接续跟进,增效力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早谋划项目储备工作。积极推动东海水产研究所宁夏研发基地项目,落地后将对探索实施耐盐碱鱼类和虾类试验、耐盐碱苗种水质驯化及培育、开展盐碱渔农综合利用示范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招引旭光康养民宿小院项目,充分利用旭光村2社交通区位优势,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徽派民宿小院,探索宅基地联农带农机制落到实处。推动宁夏鑫伟航农业在三丁湖落户流转养殖坑塘1350余亩,用于繁育养殖大闸蟹,盘活低效鱼池,提升常信水产养殖效益。
二季度项目黄金期即将结束,下一步,全乡上下将进一步加大“夏比建设”进度,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积极开展“叩门”招商引资,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互鉴经验,争取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尽早落地。同时,要加大力气争项目,切实保证落地更多就业增收工程,有效解决群众急难问题,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乡村两级共同发力,对在建和谋划储备的项目,加大项目前中后期质量服务,确保专人全流程服务跟踪,及时协调和解决瓶颈和困难,助力全乡项目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