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乡镇场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立岗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点建设项目

农作物种子检验分子标记实验室项目简介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927T/2023-00508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3-05-17
发布机构 立岗镇人民政府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重点建设项目
关 键 词 项目简介

一、建设单位:宁夏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项目背景国外种业冲击形势逼人

当前,种子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发达国家的种子企业越来越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和市场开发,越来越重视现代高新技术的利用和知识产权的开发,应用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培育的新品种已推广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现阶段我国种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是制约我国民族种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突出表现在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种子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种,光靠去买别人的成果,在生产和经营上就会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局面。这种局面如不尽快改变,将直接影响我国种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德国拜耳、美国杜邦、先锋、法国立马格兰等跨国种业公司进入国内种子市场,虽然对改进我国传统种植模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我国种业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代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 70 家。我国进口甜菜种子占市场份额的 90%以上,向日葵占 50%以上。在高端蔬菜种子市场中以洋葱、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番茄等蔬菜作物为主,“洋品牌”占据新、奇、特品种市场,控制50%左右市场份额。

我国种业虽然经过了 6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种业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科研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慢,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由于行业分散,单个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大都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其科研条件、人员数量和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他产业,这使我国种业科研创新严重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科研育种是种子企业的生命,没有新品种,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世界种子企业巨头在生物技术、新品种研发等领域投入不吝巨资,一般都在其种子销售额的10%以上。而我国种子企业新品种创新能力较弱,大中型种子企业科技投入资金也只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尽管近些年,部分种子公司已经开始建设自助的研发机构,但多数国内种子公司以产销为主,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

建设种业强国形势催人

“十四五”规划《建议》,突出强调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关于“安全”的提法和系统部署,彰显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提法,就是“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问题,关键靠创新。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解决好种子问题,瞄准的是14亿中国人的超大内需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不只是要把饭碗端得更牢,也是为了让14亿人吃得更好。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200㎡分子标记实验室,开展高效育种,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育种科研创新、种子生产加工、良种推广服务等能力,建立具有SNP及SSR标记检测能力的分子标记检测实验室。

1.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办公楼装修改造200㎡的分子标记实验室,水电路的改造,操作工作台的安装。

2.仪器设备购置

实验分析设备(种子干热消毒柜、PCR仪、电泳仪、离心机、成像系统、核酸蛋白检测仪等)、试验仪器设备试剂、育种软件。具体设备及试剂清单详见采购清单(采取公开询价,进行购置)。

建设年限: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

五、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资金来源由宁夏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筹和政府政策性补助,企业自筹资金336万,拟申请政府补助资金200万元。

、项目效益评价利用分子标记实验室提升种质资源评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鉴定等领域的研究,加快分子育种创新与培育。进一步完善种子加工体系,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确保种子质量,促进种业创新成果转化,为菜农及种植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保障,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种业上下游紧密结合的现代种业价值链,打好种业翻身仗。同时,培养一批育种专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解决专业人才就业问题建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