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富兴街街道及各社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重点,独创“三小”工作法”,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让改造后的小区“好看”更“好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中恒北区改造就是一个缩影。
搭建“小平台”,共商“大事务”。街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主战场。老百姓需要的,就街道社区要去做的。富兴街街道利民社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社区吹哨 部门报到”,召开了中恒北区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求会,县住建局、物业办、方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应哨”参会,共同召开了中恒北区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求会,共同研究小区改造方案,让居民“话事”调动了居民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居民“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诉求纳入改造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居民改造意愿。
参与“小服务”,汇聚“大能量”。在小区的改造中也遇到了“拦路虎”。老旧小区的居民为了安全起见都安装了防护栏,时间一久,防护栏老化严重,不但成了消防隐患,还有高空坠物的危险,一旦遇上火灾做不了“守护栏”反而成了“拦路网”,借着此次改造,为消除这一隐患,施工单位在改造中拆除了防护栏,有部分居民不配合,社区联合共建单位的党员以“三进”为契机,开展入户宣传,耐心细致地向居民说明拆除原因,同时引导居民自觉拆除护栏及私搭乱建,通过入户走访动员,获得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针对7号楼下水前期未纳入改造项目、单元门更换密码锁等一系列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集合“小个体”,带动“大群体”。改造后,小区中心圆盘拆除、将凉亭、健身器材等整合在中心位置,一处集休憩、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小区客厅”亮相小区,既改了“面子”,也改了“里子”。小区怎么改,群众说了算、改造之后怎么管,也得依靠群众。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居民张占胜、党员熊发国、李天珍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定点执勤,轮流值守,党员干部斗志昂扬,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要想当主人就得负责任,只要负责任,我就是主人”的居民自治理念充分体现在疫情防控一线。
目前中恒北区改造已全部结束,下一步街道社区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试点,尝试以“管家”的形式服务居民——由社区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红色管家团”队伍,走出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治理路径,切实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