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现就做好我县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活动。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加大宣传解读,教育提醒社会各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加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升灾害防范意识。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防灾减灾技能。通过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等,印制宣传手册、发放宣传品的形式,进行沉浸式防灾减灾宣传。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二是拓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途径。组织专题宣讲,多形式开展防灾减灾体验和科普展览等宣教活动。三是筑牢防灾减灾基层防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打牢防灾减灾基层基础。
三、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各成员单位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做好风险源头管控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一是深入摸排风险隐患。深入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把各类风险隐患排查作为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建筑工地、旅游景区、城镇燃气、城市地下管网、泵站闸门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风险隐患排查。二是强化隐患整改治理。对排查出的灾害隐患,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对于一时整改不了的隐患,必须落实应急防范措施,遇不利情况及时组织避灾避险,确保人员安全。三是扎实推进风险普查。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一线人员灾害风险隐患识别能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四、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做好本部门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展开。准确把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科学构建规划目标指标体系。以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五、加强减灾社区建设,切实提高应急能力。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措施的落实。配备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深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防灾减灾综合素养,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六、强化减灾应急保障,有力应对各类灾害。应急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自然灾害应对成效,要切实做到未雨绸缪、筑牢根基、提前防范,一是健全完善预案体系。细化自然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二是认真组织应急演练。重点针对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地质和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类型,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贴近实际,促进公众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灾害事故发生后的转移避险能力,同时强化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提高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三是着力强化队伍保障。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培训。四是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加强实物储备、落实产能储备、完善社会储备、鼓励家庭储备,实现救灾物资分级管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储备目标。
请各成员单位积极广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并将本单位、本部门活动开展情况于5月18日前报送贺兰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2021年贺兰县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分工方案
贺兰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