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贺兰县综合执法局科学把握城市治理新阶段新特征,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着力做好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4%。争取到位资金100万元,非税收入实现743.64万元。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政治引领,凝聚发展力量。一是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交流研讨5次。局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1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2次,排查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点12个。加强对自有宣传阵地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107篇。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组织党组书记讲党课2次,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6次、主题党日6次。三是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扎实推进学习教育,举办专题读书班1期,开展集中学习9次、廉政警示教育现场教学1次、“典型案例大家谈”活动4次,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查摆问题16个,在春节重要节点开展廉洁提醒6次。完善干部职工考核办法,严格按照“五个必须”“五个严禁”的目标要求,开展日常检查、随机督查和错时巡查,严明执法队伍工作纪律。四是以坚决的态度、迅速的行动、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推动中央巡视组交办信访件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整改落实,目前共收到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15件,涉及违建问题1个,工程项目欠款问题4个(其中1个问题重复2次),绿化问题7个(重复件),区别执法问题1个,强制拆除广告牌要求赔偿事项1个、医保问题1个,已办结9件,剩余6件正在办理中;共收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3件,全部已整改完成。
(二)细化执法标准,规范涉企检查。一是构建事权清晰体系。配合编制部门厘清权责清单和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对业务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进行合理、专业的划分;更大力度实施“综合查一次”,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保障群众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二是严格履行“三项制度”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执法信息公示等工作,不断完善案件查办流程和案卷制作规范,确保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罚决定恰当。行政执法案件立案87起,罚没款7.33万元。三是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开展执法培训2次、“半日”学法16次,学习法律、法规、规章等11部。同时按照综合执法一线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法治思维要求,在新招录执法人员时,合理设置专业门槛、及时开展执法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
(三)聚焦市容痛点,推动“常治常新”。一是整治市容市貌乱点。持续推进市容乱点排查整治,查处市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88起,依法暂扣物品159件,罚款10250元;清除“牛皮癣”小广告1350余张,清理乱挂乱贴广告370余处,更新户外广告牌350余处。二是抓实执法为民举措。春节期间设置临时便民摊点137个,允许132家具备条件的餐饮商户在店外指定区域规范经营,办理门头备案505个,户外活动备案167场次,着力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三是规范共享交通秩序。分批次投放新式共享电单车11000辆,完成340处磨损掉漆车位标线标识的重新施划,实施停车点位降坡降台9处,新增共享单车停放点位10余处,督促各运营企业加装防尘车筐盖、夏季降温坐垫、冬季暖手把套等配置,切实为群众营造更加洁净的用车环境。四是加强文明养犬管理。开展文明养犬宣传1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00余份。办理养犬登记证49个,年检审核48个,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27起,处罚2起,抓捕流浪犬16条,治理犬类管理难题。
(四)健全收运体系,打造洁净城区。一是抓好垃圾清运处置。每日出动湿扫车、洒水车、养护车等10余辆,环卫工人500人次,对各主次街道、背街小巷进行清扫及洒水降尘,做好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运工作。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64万吨,转运至八里桥及银川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进行末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共收运处置餐厨垃圾5600吨,查处违法行为8起。二是深化垃圾分类治理。开展垃圾分类系列宣传活动60余场次,搭建生活垃圾分类碳积分超市6家,配备专职收运人员20余名,通过“两网融合”全覆盖宣传及“碳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三是加强渣土扬尘治理。办理渣土准运手续12个,检查渣土运输车辆400余辆,查处各类违规运输及偷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13起,罚款19200元,处置存量建筑垃圾24.5万余吨,守牢生态文明底色。
(五)精细管理养护,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抓好城市绿地养护。科学调整不同植物生长周期的养护策略,完成482.79万平方米绿地的春灌及修剪工作,清理杂草、枯枝落叶5000余车。补植丝棉木行道树250株、花灌木6万株,播撒野花组合、草坪籽等100余公斤,开展三轮病虫害防治,确保城市绿地景观效果持续优化。二是加强市政设施管护。维修故障电缆线2700余米,更换故障灯头267个,及时调整路灯开关时间15次,安装便民路灯17座,查处因交通事故破坏路灯设施案件6起,补立灯杆4座,守护城市光明。维修破损道路9000余平方米,铺设人行道面包砖1540平方米,更换树框130套,修补道牙100余米,维修市政井31座,修补公园广场健身步道300余平方米,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六)全面覆盖排查,提升安全防线。一是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紧盯便民市场、早晚夜市商户、味福季餐车、流动摊贩等燃气气罐使用情况,累计排查各类用气商贩134家,整改燃气安全隐患问题20处。二是筑牢城市内涝防线。维修、更换排水井300余套,清掏雨水井5800多座,疏通雨水管道800余米、污水管道2400余米。进一步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及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与11家社会救援队伍签订了防汛排涝服务协议,储备40余台吸污车、水罐车、挖掘机等排污车辆,700余名应急防涝人员严阵以待,切实筑牢城市内涝防治安全网。
二、存在问题
(一)建筑垃圾监管难。夜间偷运、绕道避检等违规行为偶有发生,部分违规车辆利用偏僻道路和监控盲区进行运输,给执法监管带来较大困难。
(二)共享单车监管部门职责交叉不清。共享单车的运营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各部门协调合作困难,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三)高大树木修剪难度大。修剪高大树木需要专业的高空作业设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部分树木位于交通繁忙路段或人口密集区域,修剪工作容易对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导致此类树木修剪难度较大,市民对此类问题反映的较多。
(四)市政管理模式有待优化。我县市政设施大多数长期超负荷“带病”运行,设施设备损耗较大,维修频繁,我局争取的运营、维护费用远远达不到实际维修、运维管理费用的要求。且污水处理(泵站)站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所需资金较大,立项招标、争取中央、区市配套资金改造等在时间、资金等方面受限,难度较大,日常维护原则上不能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在县级资金紧张时,一定程度上制约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体制机制牵引,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作风纪律、仪容举止、执法用语、案件办理等监督检查,确保文明规范执法。畅通执法类咨询服务、投诉举报、诉求反馈通道,实现老百姓诉求“首问负责、一次办结”,让群众感受到执法的公正与温暖。二是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优化调整“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机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强化检查计划统筹,严格执行涉企检查清单管理制度,优化“综合查一次”,转变监督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推进“涉企预约式指导服务”,将检查工作与指导服务有机结合,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提升;建立健全企业执法诉求、问题高效解决机制,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三)做精管护扩面文章,着力提档城市品质能级。一是精准施策,确保共享单车监管有序。利用“多方共治”形成“主管部门+责任部门+运营企业”共管模式,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企业守法。完善企业主动巡查制度,每天安排运维人员到定点停留、投放车辆的场所进行巡查,对车辆乱停乱放、车容车貌损毁、车子电量不足等情况做好闭环处理。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加强与住建、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执法联动的工作格局,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四)做实攻坚克难文章,推进城市顽疾长治长效。一是加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各个端口衔接工作;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的宣教效应,通过互动体验参观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二是加强对绿化养护外包企业的监督考核,根据时节温度情况、树木生长状况,对枯枝、病枝、过密枝进行修剪、涂红刷白、加盖防寒布,切实保障养护质量和标准,进一步改善绿化景观效果。三是做好桃源东路泵站外临时排涝、居安东街污水泵站改造优化、丰庆东路与习岗街交叉口积水点改造等零星工程,进一步缓解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及排水不畅等问题;同时继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年规划实施排水管网维修及改扩建、污(雨)水提升泵站升级改造项目等,切实解决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问题,提高泵站、管网的承载运行能力。
贺兰县综合执法局
2025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