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收支管理,明确保障重点,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实现了全县财政平稳运行,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一、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457475万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10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与上年基本持平;上级补助收入229000万元(返还性收入3575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6575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748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71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5375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计完成45747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3758万元,上解支出4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934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0372万元。基本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坚持综合施策,稳住财政收支形势。强化措施狠抓收入。健全综合治税协调机制,加强源头控税及欠税清缴,准确把握组织税收和政策落实关系,最大限度降低减税降费对税收的影响;压实财政、住建、水务等执收部门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强化非税征管,有效弥补税收下降形成的收入缺口。积极对接争取资金。聚焦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主动做好争资工作,年内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78857万元、一般债券资金21000万元,精准快速下达,有效解决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梳理、分类处置各领域、各部门沉淀资金13733万元,合理分配、统筹使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有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度保障重点。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强化“三保”责任担当,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全年“三保”支出预计达180000万元,同比增长7.62%。全面落实城乡医保、困难群众救助政策提标扩面、社区网格员、村社干部和临聘教师增资政策,有力支持日间照料中心、乡镇卫生院、幼儿园改扩建、如意湖生态绿化等民生类项目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强化疫情防控支出保障,累计发生疫情防控费用15000万元,统筹各类资金拨付6000余万元,助力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全力服务产业发展。以“稳保促”为目标,积极落实助企纾困、金融扶持等各项政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投入农业产业扶持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7778万元,兑现各类惠农补贴4627万元、农村产业融合资金5950万元,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兑现企业扶持和产业引导资金14813万元,兑现科技创新资金6831万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围绕服务业发展,落实消费券、购车购房补贴等政策奖补资金1534万元,促进房地产回暖、消费市场复苏。破解阻碍发展难题。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政府债务5.6亿元,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2.2亿元;调度资金3.2亿元,解决安徽富煌、恒大“保交楼”、永泰商场等信访和重大遗留突出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坚持从严管理,筑牢财政安全防线。扎实推进专项治理。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等专项治理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278个,修订印发管理制度12个,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国有资产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强化财政监管。聚焦资金使用、内控管理等关键环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三公”经费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工作,查早查小、纠偏纠错,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政府采购和项目评审流程管理,把好审查审核关口,全年节约采购资金1400万元,审减项目资金10500万元。高效推进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审计署西安办、区市审计部门反馈的住宅维修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环保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推进标本兼治,落实整改资金1.8亿元,切实从管理体制机制上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问题整改实效。
(四)坚持改革发展,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对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重组两家集团公司,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优化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业务管理等机制,形成“1+4+N”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主营业务更加清晰,竞争力逐步提高。积极推进减税降费。深化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简化办税流程,全年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6亿元,切实推动政策红利释放,更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稳住经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城乡金融网点布局,实现村镇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全年预计贷款余额194亿元,增长13.5%。整合资金7000万元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出台金融支持“六权”改革相关配套制度,探索开展“六权”金融服务途径,发挥金融资源优势,促进改革稳步推进。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一)以更大力度培育财源、加强征管,力促平稳增长。紧盯收入目标,发挥财政、税务、住建等部门综合治税作用,深挖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确保应收尽收;深入推进土地遗留问题清理行动,积极探索资产资源盘活新路径,全力盘活闲置资产和存量土地,实现收入恢复性增长。紧盯扶企招商,强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兑现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奖补资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向三新产业、优质企业投入,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紧盯“四争”工作,结合“项目强力攻坚年”活动,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对标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申报项目,争取中央、区市支持,切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
(二)以更活思路优化结构、加强调度,夯实保障基础。统筹用好县级财力,坚持“三保”优先,更好地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就业和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资金需求,努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办理,助力“六大提升行动”取得实效,增进群众福祉。统筹用好各类转移支付及奖补资金,突出对“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支持、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切实强化支付进度、资金绩效考核,有效发挥资金效益,确保县委各项重大决策落实。统筹用好政府新增债券资金,优化资金投入方向,支持县城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生态绿化等重点项目实施,有效缓解县级财政压力。统筹用好县域各类金融资源,发挥“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增信心添活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以更严要求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守好安全底线。强化债务风险防控,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切实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坚决遏制债务增量。有效落实债务清偿计划,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闲置资产,有序清偿到期债务,防止逾期风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围绕重点民生资金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资金开展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加强动态监测和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质效。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为重点,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非必要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常态化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防范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四)以更实举措推进改革、优化体制,激发发展活力。聚焦财政体制改革,紧盯转移支付动态管理、乡财县管提质增效等16项具体任务,强化对部门预算编制、转移支付执行、资金使用绩效的全流程监控,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聚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巩固预算一体化建设成果,坚持项目入库、指标控制、预算支出集中统一管理、一体贯通执行,以预算管理推动项目落实。聚焦财政高效运转,优化政府采购、项目评审、资金拨付流程,规范财政财务、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全县会计核算质量,提升财政运行质效。聚焦国企改革,坚持党建引领,提高内部运转效能,抓好营收业务拓展,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聚焦“六权”改革,发挥财政金融支持引导作用,力促改革取得实效。
贺兰县财政局
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