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区市县党委和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全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各项工作,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资金监管精准高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工作落实情况及成效
(一)深挖增收潜力,夯实财政保障基础。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健全综合治税协调机制,按月按季调度推进收入入库,财政与税务、住建、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深挖增收潜力,加大对重点税源、行业、税种的监管,开展欠税清缴工作,确保税收实现恢复性增长。二是积极主动争资金。聚焦各类政策和资金投向,周密谋划部署,跑厅进局对接,加大项目争取资金力度,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今年以来,全县各部门争取到位中央和自治区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等共计25.74亿元。三是多措并举盘资产。聚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及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工作任务,排查梳理,优化措施,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价值,如意湖两侧26处资产、海吉星物流园区闲置资产、农村供水存量资产及特许经营权等得到有效盘活,增加国有资产收益1.53亿元。
(二)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一是支持乡村振兴。投入资金44309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特”产业发展及兑现各类惠农补贴等,力促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26682万元,用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互联网+教育”建设等,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资金28501万元,用于就业政策落实、城乡居民社保、困难群众救助等,推进社会就业容量和规模稳步扩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是支持医疗卫生。投入资金18383万元,用于医疗共同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推进健康贺兰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五是支持安全生产。投入资金9800万元,用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交通安全等方面保障提升,不断强化应急体系和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六是支持生态环保。投入资金22526万元,用于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黄河警示片整改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支持产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助力“工业强县”战略落地见效。突出对“六新”产业精准发力,投入资金1.12亿元保障吉利年产10万吨物理法多晶硅光伏全产业链、沃滴滴液体肥、北瓷新材料和图兰朵葡萄酒小镇新项目落地,兑现企业扶持、产业引导和科技创新资金4957万元,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支持服务业发展稳定回升。围绕对“六优”产业提档升级,落实消费券、购车购房补贴等政策奖补资金2721万元,支持2023年“浪宁夏·品味道”暨贺兰县初夏乐购等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市场稳步回暖;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73万元,支持百瑞源枸杞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宁夏农垦首届“农旅融合嘉年华”等节事活动开展,优化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以助力企业发展为导向,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金融服务企业之“优”,解企业运营之“忧”。全县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49.85亿元,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四是促进减税降费直达快享。深化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简化办税流程,全年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5.2亿元,切实推动政策红利释放,更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稳住经营。
(四)树牢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一是防范“三保”风险。将“三保”工作摆在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建立健全库款日常监测机制,加强库款管理和动态监控。二是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紧盯重点民生资金、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等专项整治任务,开展财会监督工作,督促整改财政暂付款、惠民惠农“一卡通”补贴资金不规范等问题12个;扎实开展教育、乡村振兴、国有企业“靠企吃企”、粮食购销等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拉网式”自查自纠,督促整改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合规等方面问题349个,切实补齐管理漏洞和制度短板。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坚持从项目资金来源源头把控,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要求,减存量控增量,制定贺兰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争取结存债务限额资金、盘活资产资源、完善收支两条线等措施,化解政府债务16.21亿元。四是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公安、人行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扫楼清街”、“伪持牌”“伪金交”等专项整治,防范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领域健康稳定发展。
(五)推进改革发展,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项目评审机制。牢固树立“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理念,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制定《贺兰县财政局政府投资项目评审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全年完成评审项目573个,审减资金9388万元,确保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二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修订完善《贺兰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对外捐赠、转让、置换、报废、损失核销流程,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巩固三年国企改革行动。制定《贺兰县2023年度国资监管指导监督工作计划》《贺兰县属国有企业资产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8项制度,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企业投资、产权变动和资金管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四是强化预算安排绩效管理。深入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组织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人才专项资金、科技项目资金等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把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一)“稳”字为首,聚焦收支平衡稳大盘。一是紧盯年度目标,发挥综合治税领导小组作用,按月及时分配和下达收入任务,压实执收部门责任,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创新思路,精准施策,采取闲置资产资源盘活、水权交易等有效措施,补齐非税收入短板,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二是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发挥部门协调联动作用,积极消化存量、增加土地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三是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对标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部署,积极协调对接,打好争资金的“主动仗”,争取专项债券、一般债券、国债等资金,切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
(二)“准”字为主,聚焦大事要事保重点。一是积极应对财政支出的严峻形势,精准测算民生领域、部门运转、人员工资等方面资金需求,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兜牢“三保”底线。二是统筹国债、政府债券、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教育”、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示范县创建,严格专项资金督导和监察执行力度,加快政府债券资金和国债资金支付,以有效投资带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和县委确定的主导产业,加大金融政策、各类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北瓷氮化铝封装陶瓷材料扩产、恒康科技年产2万吨胍基乙酸等项目落地,促进新材料、预制菜和适水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四是优化安全生产和环保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落实自治区“1+37+8”“1+4”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对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交通安全、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经费保障,管好用好安全生产和环保资金,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工作提质增效。
(三)“控”字为要,聚焦风险防控稳运行。一是始终坚持“严”和“紧”的主基调不放松,坚决落实中央和区市有关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总量控制,严肃预算刚性约束,严格预算追加审批,切实压减一般性支出。二是做好全口径债务系统监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新增,筹措资金有序落实年度化债计划。密切关注收支紧平衡下资金支付风险,把库款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库款管理调度,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加强财会监督有关要求,针对财经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国有资产、政府采购、金融企业等事项的财会监督,构建起资金使用安全合理、行业发展健康规范的良好环境。四是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持续整治金融市场乱象,推进金融放贷专项整治、伪金交所排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效”字为重,聚焦改革管理增质效。一是持续推进转移支付动态管理、乡财县管提质增效等16项改革具体任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对项目支出实行项目库管理,严格把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硬化预算约束。二是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加强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平台应用,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落实意向公开、计划填报、组织实施及资金支付等政府采购流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四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县属国企持续优化经营策略,明确功能定位,通过集团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聚集主责主业降本挖潜增效。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健全“董监高”运行、企业考核评价、员工薪酬分配等方面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规范高效运转。
贺兰县财政局
202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