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自然资源局>信息公开目录>工作总结

贺兰县自然资源局2025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11640122MB185098XH/2025-00082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5-03-12
发布机构 贺兰县自然资源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总结
关 键 词 工作思路

县人民政府:

现将《贺兰县自然资源局2025年工作思路》呈报,请审阅。


贺兰县自然资源局        

2025年3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贺兰县自然资源局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县自然资源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放眼未来、着眼当下,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着力提升规划资源现代化工作水平,现将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优化规划编制,促进城乡品质风貌提升。一是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体系下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1+2+3+X”层层传导,落实县域范围内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一体压茬推进机制。以已批复的“三区三线”为指导,优化完善生产、生活、生态界线,科学框定县域发展空间。聚焦产业发展,引导要素向“一元三区”集聚,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支撑实体经济扩大规模、提档升级,重点项目有序落位。二是持续扩大详规、专规覆盖面。科学制定2025年规划编制目录,完成贺兰工业园区、行政中心片区等7个片区详细规划编制,按需编制专项规划,进一步提高科教文卫、商业、能源交通、燃气管线等市政专规覆盖度,强化对总体规划的协同、传导,为后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同时,强化详细规划、空间设计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风貌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指导乡镇场结合产业项目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需求进一步修编村庄规划,整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手段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三是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监管体系。加强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的统筹协调,细化部门审查职责和审查要求,健全规划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和环节,有效引导各类项目遵照规划条件有序开展合规性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完善全县建设项目审查机制,严格按照县级总规要求、审查要点对相关规划精准诊脉、定向把关开展审查,着重健全完善规划放/验线、规划核实机制,敦促各类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建设验收。切实把好规划核实审核前置关口,有效遏制新增的未经许可擅自建设行为,严厉打击存量“私搭乱建”,进一步规范各类建设行为。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服务。科学编制2025年年度供地计划,强化年度供地、出让计划管理,根据市场行情有序推进供地、出让,维护土地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结合“招商地图”,捋清土地分布、用途、年限等信息,并引导相关项目单位优先从“招商地图”中选址,变“项目找地”为“地等项目”,为我县“以地招商”工作提供保障。结合《银川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银十二条)及房地产“止跌企稳”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制定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推动我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全力盘活指标保障用地需求。持续做好农转用组卷报批,切实提高批后征地率和征后供地率,加大对教育、养老、婴幼儿照护、医疗、文化、体育、公益等民生项目的用地保障。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持续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在2025年实现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比例达到100%。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容缺办理,强化投资建设监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三是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力做好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力争完成2025年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为全县内生挖潜、盘活存量提供保障。

(三)突出生态优先,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是科学谋划林草湿荒项目。开展营造林、退化林、抚育林建设,在县域范围内林带退化较严重的区域开展退化林改造。扎实开展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黄河护岸林改造提升。有序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针对三丁湖、北大沟、滨河等重要湿地开展湿地恢复和植被生态建设,提高湿地生态环境。二是有序实施国土绿化。围绕主干道路实施林带实施抚育提升,对银川市三北重点区域实施林带补植。巩固现有造林成果,确定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国家公益林保护边界,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国家公益林养护管理。持续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三是组织实施生态修复。见缝插绿补足城市绿地,对已有绿地公园开展改造提升,新建沙海路分车带等绿化提升项目,对已建小微公园有序实施绿化养护管理,提升城市生态水平。对我县重要生态节点实施黄河左岸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农田生态修复,分别实施习岗、洪广、立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统筹实施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质量提升和生态化改造,筑牢生态基底。结合自治区贺兰山东麓产业发展试点要求,在贺兰山东麓开展“乔灌结合、藤草间作”试点,稳步推进草原荒漠化防治,改善草群结构,总结提炼产业发展试点的“贺兰”经验。

(四)严守耕地红线,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各项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四级监管体系,建立起全面保护、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体系。到2025年,推动全县耕地保护责任牌实现全覆盖,耕地保护信息建设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桩可实现扫码查询地类、违法举报和政策信息公开功能,充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将监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二是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特殊用途管控。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我县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并作为规划审核第一要素来考虑。严格审核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规划选址,严格管控耕地转用,在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的同时充分保障项目和产业用地需求,严格卫片执法,将违法占耕比控制在5%以内。三是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指标。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乡镇场秋冬农田水利建设等,进一步摸排新增耕地底数,实施补充耕地上图入库后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库中统筹使用。四是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编制耕地保护宣传片、举办耕地保护、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培训班等,积极宣传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不断增强各部门各乡镇耕地保护意识。

(五)加强资源监管,守好守牢红线底线。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以林长制为抓手,健全多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业务领域权责优势,完善部门联席会议、联动办案、案件移送等制度机制,加强同公检法司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2025年林长制工作要点,完善“林长+生态警长”“林长+检察长”“一长两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管理职责明确、运行机制顺畅的林长运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成员单位协同联动能力水平。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巡查。加强“网格化”日常巡查和执法监察,进一步深化“人防+技防”效能,加强技改和平台建设投入,重点片区智慧监管平台辐射范围有效扩大,固定证据、收集线索途径得到拓展,高压震慑盗采矿产资源、破坏林草地等破坏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自然资源常态、长效监管。三是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预案,推动建立各有关部门自然灾害信息共享、报送、会商研判、预警响应,完善预警预报链条闭环。加强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等自然灾害联合预报效率,提前感知事故灾害隐患并有效应对。加强应急人员队伍建设,动态更新应急队伍人员名单,督促景区和各乡镇场结合汛期、防火季加快补充专/兼职人员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依案而动、迅速到位,同时,加强防灭火物资储备,充分应对险情。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紧盯贺兰山贺兰段、金山林场等重点防火区域和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排查治理隐患,有效提升防范应对水平。

(六)突出改革创新,激活资源要素价值。一是深化土地权改革实效。分类建立储备土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台账等,全覆盖梳理掌握底数,实现土地“家底”精准化。推进土地要素整合利用,针对招商引资、民生实事等需求,结合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合理整合土地资源并高效供给,同时,将“僵尸企业”等稳步出清、腾笼换鸟,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推动贺兰县国有建设用地二级交易平台实质运行,打通市域县域国有土地流通、交易不畅的现行瓶颈,让土地资源流转通畅。稳慎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促进农村“沉睡土地资源”变为真金白银。二是拓宽山林权改革覆盖面。对合法合规取得林权的主体,依申请开展确权颁证,有序换发不动产权证书,框定经营主体权属、范围。在确权登记明确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推动“林票”“一元碳汇”交易面积、金额在2025年增量扩面,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强林下经济发展,激发枸杞、花卉产业发展动能。以百瑞源、厚生记等枸杞特色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奖补资金撬动效用,引导枸杞经营主体开展设备改造升级、生产线更新换代等技改工作;扶持发展特色差异化枸杞产品,从现有的干果初加工、食(饮)品、保健品等进一步延链扩链至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助推枸杞产业提档升级,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路子转型。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深化“政府引导+资本介入+农户种植+企业收购”模式,形成林花、林禽、林苗等“林+N”多位一体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习岗镇盛唐花卉、金贵镇牡丹花乡、常信乡丰植源花卉产业园发展,在花卉品种培育、降本增效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惠企力度,助力花卉小镇集群建设,有效提升我县花卉产业竞争力。

(七)优化营商环境,提速提效增进民生福祉。稳步化解土地、不动产权历史遗留问题,驰而不懈抓好不动产“登记难”化解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做实土地要素供给服务对重大项目安排专人帮办、跟踪推进,加强同用地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用地单位、企业手续办理进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前期审批工作,进一步加速规划、土地、林评等手续办理效率,压缩前期手续办理时限,坚决做好各类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