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大检查的会议、文件要求和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超超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安全。教育体育局成立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查组,自4月11日起,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拉网式督查。
督查组通过走访学生、听取汇报、随机电访、查阅档案资料等形式,就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三防”建设、安全规范化管理、学校传染病防控、学校开展安全(防溺水、防欺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情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及问题线索摸排上报情况、学校餐厅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危化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一)抓安全工作意识强。各学校重视安全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将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党总支(支部)会议以及教职工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都能研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基本做到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如:贺兰二中、贺兰四小、贺兰六小、欣荣小学、县幼儿园教育集团等学校,能做到党总支(支部)委员会专题研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学校行政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有具体安排,教职工会议和班(队)会有落实。各学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原则,通过明确校长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取得实效。如县幼儿园教育集团将教师师德师风十项准则与安全工作相结合,制定问题对照检查表,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查问题、找不足、促整改、抓提升活动,强力推进了师德师风建设,为幼儿安全夯实了基础;贺兰二小、贺兰四小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将教师安全岗位职责制作在教师常用的笔筒上,时时提醒教师关注学生安全,落实“一岗双责”;贺兰四中、德胜实验小学安全管理档案规范,活动资料及时跟进,资料齐全;贺兰回小、贺兰六小、潘昶小学、银光小学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广泛。贺兰一中、贺兰二中、贺兰六小、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均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尤其贺兰一中学校安全管理网络示意图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且在显著位置悬挂上墙。
(二)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各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各校(园)共发放告家长书90余次,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共150余次。各校(园)都能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安全讲座、家长会、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教育内容广泛,均涉及到防溺水、防交通、防拐骗、校园欺凌、春季传染病预防、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学校在校园内均设置安全教育固定宣传教育栏,全县总计有398块。近期,部分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贺兰四中开展“千名家长进校园”和“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教师每节课必讲安全,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安全教育效果明显;贺兰六小“护学岗”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平安建设中并在校门口设置安全温馨提示牌,每周更新安全教育内容;潘昶小学落实安全教育“三个一”和实行“告家长书”双向告知制度,落实到位,效果显著;常信小学主动联系当地乡政府,多次联合乡卫生所、派出所、消防部门共同进行学生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和校车应急疏散演练,收效显著;贺兰五小召开小饭桌经营者、家长联席会议,联合24名家长对辖区内9家小饭桌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对小饭桌经营者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专项治理工作效果明显;贺兰一小坚持开展“红领巾课堂”,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学困生等群体,制定帮扶和转化措施,工作扎实有效;铁东小学班级安全管理手册设计规范合理,内容充实具体,值得各校借鉴;幼儿园教育集团本学期投入约16万元,对幼儿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食堂食品的安全保障。
(三)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自三月份以来,贺兰县教育体育局联合县疾控部门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分别召开了专题培训会以来,各校(园)都对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切实做到了防控不留死角。晨午检工作各校(园)都高度重视,填写规范,教室经常性开窗通风,消毒工作规范操作,大部分学校使用凝胶喷雾器消毒,效果明显,且消毒人员都戴防护面罩,穿防护服,防护措施到位。奥莱小学在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全部教师按标准安装紫外线消毒设备,实现紫外线与擦拭消毒双结合、全覆盖。做得比较到位的学校有:贺兰二中、贺兰三中、贺兰四中、贺兰二小、贺兰三小、贺兰四小、贺兰五小、贺兰六小、贺兰回小,以上学校制定的预案合理、措施适用、操作性强、记录规范。
(四)防溺水工作措施得当。各校(园)都能以各种形式对学校防溺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微信公众号、安全教育平台、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媒介和形式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贺兰二中、贺兰回小、贺兰四中、贺兰六小、铁西小学等学校,重点时段在危险水域巡查已经成为学校常态工作,相关预案、方案、制度、安排全面落实,巡查记录详实。尤其是贺兰六小建立了危险水域附近小区居住学生信息表,对学生做的实时、实地监控。贺兰县德胜实验小学、贺兰二小在“互联网+安全”方面大胆探索,利用学校微信平台功能和第三方软件,为学校安全管理减负提效,值得各校借鉴。
(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各校(园)都按照贺兰县扫黑办和教育体育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站的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稳步推进校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积极进行涉黑、涉恶,社会乱点乱象问题线索摸排。目前为止各校(园)共计上报问题线索86条,其中上报县扫黑办35条,各校自行处置22条,其余29条线索正在进一步核实中。各校(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问题线索摸排工作收入开展。贺兰一中的百人督查团和宣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贺兰一小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家长联盟,全面调动家长参与。
截至目前,贺兰一中、贺兰二中、贺兰三中、贺兰四中、幼儿园教育集团、贺兰一小、贺兰四小、贺兰七小、常信小学、兰光小学等学校,上报线索移交至县扫黑办均在2条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题研究较少,风险预判不够。部分学校党总支(支部)委员会中无研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议题,甚至不能按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导致学校安全工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部分学校没有自己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工作多人分管。甚至出现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推诿扯皮的现象。有些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没有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
(二)教育方式简单,现有资源闲置。学校安全教育、班级安全主题队会都能及时扎实开展,但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活动内容不能丰富,没有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丰富资源来开展,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个别学校的德育主题队会与安全主题队会区分不清。
(三)忽视安全平台,家庭教育不够。安全平台每学期安排7课教学内容,3~4专题活动,但平时的授课、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授课、学习作业等都是在反复的督促下基本完成。安全平台的预警信息发布功能使用效率较低,多数学校每周预防信息发布和周末安全提醒没有进行发布,学校安全预警信息和提醒是主管领导或班主任自行进行编辑,内容不一,难以留痕。多数学校使用班级微信群进行发布,导致教师是否及时发布,家长是否及时阅览,学校都无法有效进行数据统计,即使有些学校每周进行安全信息发布,但家长阅读率却很低。
(四)缺乏联动机制,安全巡查薄弱。各学校对危险水域巡查工作虽然能够不同程度开展,但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与邻近学校、城管部门、水利部门、水域所属单位等形成联动机制,不能通过共同进行水域巡查来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目前一些危险水域巡查工作仅由学校保安或教师负责完成,巡查方式单一,且未配备必要的救生装备。双休日、节假日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由于家长监护缺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五)防控措施简单,操作不够规范。部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弱化,晨午检工作过于简单,不能按照“一看、二问、三检查”进行,班级晨午检记录填写不规范,晨午检工作和因病缺勤混淆。个别学校消毒工作不能规范操作,消毒人员防护不到位,消毒液配比不标准,方式单一,不能综合进行。
(六)宣传形式死板,不能及时更新。学校安全教育宣传中,虽然各校都设置了固定宣传栏,但部分学校流于形式,有效宣传内容不多,特别是在近期溺水事故高发季节,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防溺水专项宣传栏。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安全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安全意识不强,自护自救能力较弱。交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县城学校上下学时段,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虽然学校安排专人疏导,但安全隐患依然较大。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制度。各校要及时调整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机制,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规定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签订率达到100%,并有专人负责督促落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实现安全岗位职责全员化、全覆盖。同时,各校(园)要进行一次安全制度的整理和完善,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加强安全队伍管理,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二)拓宽渠道,确保教育到位。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本校(园)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周(日)”“5·12防灾减灾日”“6·22世界禁毒日”“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各种专项活动等,认真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各校(园)长要召集分管安全和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进行协调,必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宁夏安全教育平台”,落实公共安全教育课时,一学年不少于12课时,促进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做到课时、教师、教学资源“三落实”。要做到有计划安排,有讲课内容,有授课教案,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保证安全教育课不流于形式,全面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要积极探索开展“三分钟安全教育”的模式,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任课教师要根据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和安全形势有针对性地告诫学生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治安侵害等方面的教育,并将教育内容写进教案。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安全教育和管理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并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广大师生、家长参加安全教育活动。
(三)严防死守,杜绝溺水事故。各校要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防溺水提醒的标志、标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的“每天3分钟”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并经常通过校园网、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横幅标语等载体,宣传介绍防溺水常识。密切家校联系,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访、校讯通、手机短信和家长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每个学生及家长发布防溺水安全提示,努力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提请地方政府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村(居)和社区,加强重点水域安全管理,开展学生上下学途经和经常活动的区域、水域的排查巡查,在重点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及时消除可能造成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隐患。
(四)加强排查,落实隐患整改。各校要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要切实落实“日巡周查月报”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定专门人员,组织校园的日常检查,每周组织1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每月上报1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大检查。学校要教育师生做安全工作的有心人,及时收集和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五)部门联动,强化周边综合治理。落实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校园周边环境定期排查机制。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存在的治安、交通、食品、建筑、摊点和网吧、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书刊等方面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要把食品安全作为整治的重点,依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技术力量,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日常检查督促和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
(六)深化创建,构建安全文化。各校要按照《平安贺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相应工作,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建立“创建安全示范校”组织保障、责任追究和考评奖励机制,不断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容,强化创建措施,增强创建实效。要加大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创建安全示范校”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凝聚校园安全精神文化。会同有关部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活动。依托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或其他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学生安全教育训练基地,不断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内涵。
(七)主动作为,保障接送安全。有校车接送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学生接送车辆安全工作。各相关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并加强与营运公司的联系,密切合作,把好学生回家、返校接送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工作做细做实,杜绝超员、超速、酒驾等违章违法行为,确保学生平安到校,安全回家。
(八)化解矛盾,维护安稳局面。建立健全矛盾排查、预警、化解的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针对学校自身特点,要及时安排部署稳定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贯彻落实好区、市、县有关维护稳定工作的精神,进一步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重点排查师生因学习、生活等切身利益,如学生因学业、家庭经济、人际关系、心理困惑等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隐患;教师因职称、职务、工资待遇等诉求得不到解决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隐患。坚持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做到件件有落实,杜绝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化解学生中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掌握学生矛盾的情况,通过学生学法、知法、用法,让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纠纷,把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2019年4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