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贺兰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市人社、就业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贺兰县就创中心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区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紧扣“六稳”“六保”目标任务,采取“1234”工作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全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今天的节目中邀请到 贺兰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郭玉娟,为大家分享贺兰县就业创业相关工作。
贺兰县就业创业工作有哪些创新工作
“1”是建立一套保障体系,强就业。成立以县长为组长,43个责任部门及乡镇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凝聚就业工作合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经多次会议研究同意,制定《贺兰县“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实施七大行动,明确29项工作任务和4条保障措施,完善县委领导、政府推进、部门联动、全体参与的责任体系,确保全县就业总量稳中有进、质量稳步提高。
“2”是聚焦两个抓手,增就业。一是抓好技能培训。全面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质行动”。以群众需求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为导向开展培训,构建“线上培训”服务平台,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050人。为258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5186人次668.55万元。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贺兰县乡村振兴杯电工技能大赛、首届餐饮厨艺技能竞赛、建筑工匠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技能竞赛等多项赛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二是抓好招聘推荐。开展“贺贺有名 直播带岗”、“职引未来 就在贺兰”等具有地域品牌特色的就业创业招聘“集”,搭建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对接通道,同时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坚持“岗位发布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下:结合“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青年见习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众多就业需求群体及辖区内外多家重点用工企业开展高频次专场招聘会。线上:通过抖音、快手、“贺兰就业”公众号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下招聘会,介绍岗位信息、宣讲就业创业政策,让求职者足不出户也能找到工作。今年以来召开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次,为有用工需求的上千家企业累计发布岗位信息5万余个,今年上半年解决用工6000余人次。
“3”是坚持三轮驱动,稳就业。一是减负援企“稳岗位”。认真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岗位。为67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945万元,惠及职工20711人。二是兜牢底线“稳民心”。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加强与低保、社会救助衔接,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3005万元惠及失业人员2800人次。累计安置公益性岗位1064个,近8000余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736万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三是稳定重点“保安全”。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5亿元。落实劳务经纪人补贴和奖励政策,带动务工就业,今年以来,发放劳务经纪人扶持资金2.06万元,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7400元。2020年以来办理“铁杆庄稼保”5万人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铁杆庄稼保”目标任务,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吃上“定心丸”。
“4”是做好四项服务,带就业。一是做好基层就业服务。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就业服务,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困难群体“1311”服务,累计开展“1311”服务上万人次。三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1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696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81人。二是做好青年就业服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累计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52家,帮助249名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就业,发放见习补贴 100余万元。我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政策,为11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发放社保补贴20万元。三是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成立贺兰县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建立贺兰县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企业需求库、求职招聘库、中介搭桥库、培训需求库、培训供给库、政府项目就业帮扶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资源库”等“七大人力资源服务库”,整合工业园区、乡镇部门工作合力,构建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服务就业。四是做好政策宣传服务。增强信息简报的报送力度,稳保就业相关工作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其中我县率先创新制定《关于扶持劳务经纪人 劳务中介机构的意见(试行)》,荣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国家级报纸《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宣传推广。同时我中心开通“贺兰就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粉丝量超1.4万人,关注量超100万人次,同步发布招聘求职信息500余次,政策类信息1000余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帮助群众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在落实创业政策方面工作举措
贺兰县按照“搭建平台、聚集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以政策落实为导向,以创业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一是落实政策,简化流程。简化优化各项补贴申领规程,创业补贴扩大受益范围,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创业补贴扶持。三年来,为符合条件创业人员发放补贴资金10余万元。2021年,我县作为全区唯一县区,申报参加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创业城市展示项目,荣获“城市创业优秀展示项目”。
二是构筑平台,创业孵化。打造宁夏丰植源花卉、祁源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将科创中心申报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累计培育企业22家。今年打造3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孵化10个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创业企业5家,带动就业631人。
三是聚焦创业,重点培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项目,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三年来,共开展创业培训31期860人,实现自主创业463人。培育创业实体2337个,创造新岗位4380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7835人。同时,组织开展两届“乡村振兴”杯创业大赛,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银川青溪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宁夏有限公司、贺兰县勤玉梅手工制作专业合作社获奖并颁发奖金20余万元。
四是金融帮扶,助力发展。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的作用,大力推动“财政贴息+金融支持+担保”三位一体模式,扶持创业小微企业,严把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关、政策关、管理关,通过完善机制、细致服务、全程监管实现担保贷款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创业担保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助力实现全县稳就业目标。三年来共支持符合条件的43家小微企业扩大生产,支持231名创业个人成功创业,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万元,带动就业2163人。为助企纾困、促进全民就业创业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贺兰县在打造基层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平台工作
为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发挥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贺兰县就创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困难群体“1311”服务。
一是常态化开展“1311”服务。“1311”服务即 1 次职业指导、3 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合适的培训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将失业库里的失业人员信息从“一体化”系统导出,按照经办机构、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进行筛选、划分、下发至社区进行电话回访、实地走访。针对户籍常住在本辖区的居民建立一人一档,进行长期跟踪服务,对就业地在我辖区的居民建立汇总台账,截至目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1311”服务帮扶上万人次。
二是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力。联合乡镇、街道及人力资源公司初步建成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如意湖社区、习岗镇、金贵镇银光村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其中,富兴街街道服务站采取“公益性+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向辖区求职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自今年6月份建成以来,登记求职信息600余个,已解决就业400余人。另外,县就创中心通过公益性岗位招募的方式为每个社区(村)安置1名负责就业促进工作专职人员,定期针对就业工作经办人员和村、社区就业专干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培训会解读稳就业保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补贴等就业创业有关政策,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及能力。
三是多举措提升线上公共服务。借助“一体化”信息系统,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失业登记信息主动告知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短信推送、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等方式向就业困难人员推送招聘会及就业相关政策、经办渠道等信息,方便就业困难人员了解政策、及时掌握招聘会时间。今年以来,贺兰县就创中心为就业困难人员发送短信50万余条,向最大口径的潜在政策受益对象精准宣传,让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实现就业帮扶。
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紧盯失业指标,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召开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压实各单位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着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绩效考核方式落实奖惩措施,传导责任压力,激发落实动力。深入挖掘各行业就业岗位,落实帮扶车间带动就业、政府项目吸纳就业、托底安置就业等政策措施,全力促进各类就业困难群众高质量就业,努力将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二是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广就业信息化平台,统筹开展“1311”不断线就业服务,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围绕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继续大力开展“职引未来 就在贺兰”招聘集活动,为不同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
三是紧盯重点群体,落实帮扶政策。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多渠道开辟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摸清农村劳动力、移民劳动力等各个培训主体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开展精准技能培训,把培训班搬进农村、搬进社区、搬进工厂,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学习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和春节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返乡的有力时机,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训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需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