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贺兰县科技和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聚焦市委十五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紧盯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聚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县战略,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科技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县2022年度全社会R&D经费投入1.43亿元,R&D投入下降16.9%;全社会R&D投入强度0.84%,下降0.25个百分点。2023年度共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第一批已认定6家;2022年度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43家,净增16家,在7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占比57%;超额完成2023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任务数量24个,实际完成28个);全额完成2023年度2.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
2.全县1-8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为81.7亿元(含电力反馈数),产值同比下降3.5%,规上工业增加值18.45亿元,同比下降2.3%。位列全市第6位、沿黄六县第6位。其中,新型材料产值14.5亿元,同比下降10.4%;清洁能源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2.6%;装备制造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4%;现代化工产值1.99亿元,同比下降7%;轻工纺织产值53亿元,同比下降3.1%。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政策供给,提振企业创新活力。起草《贺兰县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创新活力。2023年,共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奖励资金共计1063万元;拨付自治区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665.19万元,配套银川市规上企业研发后补助县级资金717.20万元;兑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策奖励资金1220万;实施县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3项,支持资金560万元。指导企业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5项,争取资金1557.4万元;组织实施2023年贺兰县科技计划项目21项,支持资金300万元。
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2023年,共组织北伏科技、北瓷新材料等19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凯晨电气、悦海农牧等6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瞪羚企业;泰益欣、恒康科技申报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组织众远电缆、西谷六方等7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小巨人”企业;组织众合绿源、天荣现代等9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强铝科技、康扬中药材等67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新认定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9个,获批组建枸杞饮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创新联合体和碳化硅陶瓷制备创新联合体2家,凯晨电气、汤姆森电气、百瑞源认定银川市第一批科技创新产品4个。
三是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浙江科学院、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26个。组织企业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县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5项,重点支持华农益农、大北农、科丰种业等企业开展设施蔬菜、早熟春小麦、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等成果转化项目,累计争取资金426万元。依托“闽宁合作”平台,成功对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厦门海洋技术学院等院校专家技术团队,签订“政—院—企”科技服务协议,引进鲈鱼、近江蛏、鳜鱼等新品种,建设贺兰县鲈鱼苗种繁育与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观兰酒庄、嘉地酒园、贺金樽酒庄3个产学研用科技创新项目成功入选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集群。
四是培育壮大人才队伍,蓄势激发创新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开展技术服务,新选聘科技特派员14名,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14项,争取资金145万元。积极动员泰益欣、凯晨电气等8家企业设立科研助理岗位26个,恒康、北瓷、北伏等8家企业选聘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银川科技学院专家教授任职企业“科技副总”,在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过程中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获批银川市科技创新团队4家,科技领军人才2名,2023年新申报自治区创新团队1家,银川市创新团队9家,领军人才2名。
五是强化科技服务质效,推动产业良性循环。成功举办2023年贺兰县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累计发放“宁科贷”1.12亿元,科技金融贴息310.5万元,有力地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组织全县229家科技型企业参加自治区“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线上培训15期,累计培训企业家1500人次,实现了科技型企业培训全覆盖。联合自治区工信厅开展“一起益企”服务活动,邀请专家为8家企业提出“两化”融合、上云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强化科技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按照《关于加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案》等7个安全生产专项文件,对县域内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技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以及10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检查企业63家次,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93处,已整改完成93处,整改率100%。
2.全面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力促项目投产达效。起草《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关于进一步推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新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重点产业县级领导担任链长、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的9条产业链包抓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全面摸清企业底数,对县域内1167家工业企业进行产业划分,县域内现有三新企业499家(规上企业52家),六新企业875家(规上企业78家);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积极对接工业园区、发改局、统计局等部门,全面掌握78家规上工业企业月度产值、运行情况,分析研判产值涨跌原因,为惠企政策制定、经济运行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全县全年30个工业类项目中,预计年底前将有12个项目投产达效,可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亿元以上;预计9月底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92%,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以“千名干部包千企”、县处级领导包抓重点工业企业为抓手,协调园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解决市工信局反馈问题9条;2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抓工业企业113家,共反馈问题92条,已解决问题83条,完成率90%。开通线上申报通道,利用微信群、融媒体、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载体发布各类惠企政策50余项,以现场指导、电话解答等形式协助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全面覆盖辖区民营企业。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惠企政策红利,为恒康科技、塞尚乳业、凯晨电气等企业兑现产值增长、疫情稳产、技改奖补等22项政策奖补资金2178万元。扎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已清偿欠款397.52万元(实际支付387.19万元,核减10.33万元),清偿率100%。
三是健全梯度培育机制,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制定印发贺兰县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的分工台账,锚定目标任务,聚焦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动力、活力、服务五个方面,持续为企业提质升级提供肥沃土壤。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培育库,录入企业33家,引导北瓷新材料等9家企业完成升规入库,分层级、分阶段优选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重点企业作为上市培育后备资源,鼓励协助企业挂牌上市。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监测研判,强化精准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功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数字化车间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自治区行业领先示范企业1家、银川市“产业链”链主1家。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筑牢安全生产屏障。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责任人参加学习130人次,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生态环保的意识。成立联合专项检查组,聘请第三方安全生产专家围绕县域内工业企业燃气消防安全、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41家(次),排查一般隐患110条,已完成整改109条,整改完成率达99%;检查企业实验室44家(次),发现隐患问题78条,整改完成74条,整改完成率达95%;检查人员密集场所3家(次),排查隐患8条,已全部整改完毕;检查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10家(次),排查隐患14条,已全部整改完毕。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专项检查企业37家(次),排查安全隐患问题233条,已整改完成131条,整改率为56.22%。通过微信群向各企业转发安全生产工作通知16条,公众号发布安全生产通报等各类信息30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发放宣传彩页3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200余人。
3.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集体民主决策。
严格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例会、党支部“三会一课”、专题读书班线下学习形式以及“学习强国”、“干部教育培训”“贺兰微党建”“法宣在线”等线上学习平台加强学习,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程序步骤完成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支部换届选举等工作,丰富主题党日、党课教育内容,按月足额收缴党费。扎实开展“四强”能力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强能力、转作风、促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县委第四轮第三巡察组反馈的3个方面6项内容22个具体问题,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
(三)主要成效及工作亮点
1.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农〔2023〕76号),贺兰县获批国家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
2.“研发费用后补助、工信领域奖补”等激励政策作用发挥明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加。2023年5月,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被成功认定为银川市枸杞产业链“链主”。
3.“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形成,我县7家企业被评定为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2023年银川市评定企业数量最多的县区。
4.完成贺兰县“揭榜挂帅”科技创新项目工作,首次在县级层面形成“揭榜挂帅”项目3个,总投资203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60万元。
5.联合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了贺兰县2023年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体挂牌活动,我县有17家企业成功挂牌,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及农业等领域。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科技化、绿色化、融合化、高水平安全和改革开放有机结合,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工业领域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左右,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县本级财政R&D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县2023年全社会R&D投入1.57亿元。
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实施力度,释放奖补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年新增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5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0%。重点夯实泰益欣、大北农等研发投入前10名企业的投入强度,同时聚焦规上工业企业,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宣讲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补助等科技创新政策,指导企业做好研发费用归集,确保全社会R&D投入统计数据应统尽统,应报尽报。
2.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构建“国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培育丽秋玻璃、塞上杞园等各类科技企业30家。构建“自治区雏鹰企业—自治区瞪羚企业—自治区潜力独角兽企业—自治区独角兽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裂变成长、快速壮大,培育恒康科技、北瓷新材料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5家。
3.厚植科技创新力量。重点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银川市“三新产业”,分类别组建“自治区科技创新中心”、“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培育认定恒康科技氰胺类医药中间体、广银米业有机水稻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0家。支持北瓷、百瑞源、塞尚、科海生物等企业牵头组建行业领域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项目、科研设备、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
4.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在百瑞源、厚生记等重点企业全面选聘开展“科技副总”和“科研助理岗位”人才创新工作,依托国家、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引育自治区、银川市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10家(个)。优化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新选聘科技特派员10名,通过科技特派员牵线,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寻求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优势智力资源开展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5.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抢抓宁夏建设全国首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重大机遇,加大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厦门海洋技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家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落实自治区“双百科技支撑行动”,重点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0项,登记自治区科技成果2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亿元以上。
6.深化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创新,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增加“宁科贷”资金池规模,贷款规模累计达到3亿元。落实科技金融补助贷款利息补助政策,争取全年贷款贴息额补助达到400万元。启动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对投保科技保险的企业给予保险费补贴。
7.锚定指标全面发力。依托贺兰工业园区产业基础,推进建设枸杞深加工、高端奶产业、马铃薯深加工、预制菜加工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持续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重点支持北瓷新材料电子封装陶瓷材料扩产项目和北伏科技碳化硅重结晶膜生产线项目;动态掌握78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减、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相关情况,分析研判靶向发力,持续挖掘塞尚乳业、百瑞源等新食品企业增长潜力。
8.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健全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培育北瓷新材料、广银米业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2-3家;分层级、分阶段优选万通新材料、汇达线缆、恒康科技、塞尚乳业等重点企业作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后备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升规挂牌上市。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引导企业在设备改造、系统维护、人才培养、软件采购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2-3家。
9.打造惠企益企标杆。以“千名干部包千企”、县处级领导包抓重点工业企业为抓手,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利用政务公开、微信公众号、政策宣讲、送学上门等“线上+线下”政策宣传工作模式,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压实部门乡镇责任,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10.筑牢安全生产基石。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排查整治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工业企业、科创平台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教育培训力度,让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会议精神直达神经末梢,形成全员管安全、全员抓安全、全员懂安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