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认证要跑到镇上,来回得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几分钟就办好,真是太方便了!”看着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完成操作,村里的王大爷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幕,是各地推进养老认证服务下沉村庄、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老年群体数量持续增长,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作为保障老年人按时领取养老金的关键环节,其服务便捷性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过去,传统认证模式多依赖线下网点办理,农村老人因行动不便、不熟悉智能设备、距离服务点较远等问题,常面临“认证难”的困扰,部分高龄、失能老人甚至需家属多次跑腿,既耗时又费力。
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贺兰县社保中心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主动将养老认证服务“送上门”。工作人员以村为单位,通过“固定站点+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村委会、文化广场等村民集中区域设立临时认证点,同时组建上门服务小队,针对高龄、重病、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逐户上门完成信息采集、人脸核验等流程。
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兼顾“教学”与“宣传”。一方面,手把手教老年人及家属使用手机APP自主认证,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现场解答养老金发放、待遇调整等政策疑问,发放宣传手册,让村民不仅“办成事”,更“懂政策”。此外,部分地区还依托村卫生室、便利店等乡村服务网点,培育“村级帮办员”队伍,实现认证服务“就近办、随时办”,进一步织密便民服务网络。
养老认证走进村庄,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实际难题,更传递了政策温度。这一举措打破了服务的空间限制,将“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让农村老年群体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保障服务的便捷与暖心。未来,随着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贴合农村老人需求的便民举措落地,为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更多活力,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安心享受养老保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