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稳增 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回暖,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但不同行业、 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劳动报酬差距依然明显。
一、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一季度末全县“四上”单位期末从业人员24841人,比去年同期减少816人,同比下降3.2%。 其中:在岗职工20133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197人,同比下降5.6%,劳务派遣人员316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73人,同比增加27.0%;其他从业人员153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人,同比下降15.9%。
2017年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分从业类型情况对比表
年份 人员类型 | 2016年一季度(人) | 2015年一季度(人) | 增速 |
合计 | 24841 | 25657 | -3.2% |
在岗职工 | 20133 | 21330 | -5.6% |
劳务派遣人员 | 3169 | 2496 | 27.0% |
其他从业人员 | 1539 | 1831 | -15.9% |
(一)建筑业对新增就业拉动作用大幅减弱。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受项目开工不足和房地产业下滑的影响,建筑行业运行艰难。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房地产和建筑业从业人员为521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22人,下降7.5%。
(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幅增长。我县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一季度全县“四上”企业中商务服务就业人员为1334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5.4%,同比增加340人,同比增长34.2%。
(三)工业从业人员变动较大。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减少“四上”单位十二家,从业人员相应减少。全县“四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12499人,比上年减少1617人,同比下降11.5%。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呈现一减一增态势。
2017年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增幅对比表
年份 | 本期(人) | 上年同期(人) | 人员增加(人) | 增幅 |
| ||||
行业类别 | ||||
合计 | 25657 | 25941 | -284 | -1.10% |
制造业 | 12953 | 13680 | -727 | -5.3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54 | 423 | 31 | 7.30% |
建筑业 | 3682 | 4055 | -373 | -9.20% |
批发和零售业 | 4153 | 4237 | -84 | -2.0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 | 10 | -3 | -30% |
住宿和餐饮业 | 603 | 614 | -11 | -1.80% |
房地产业 | 1528 | 1577 | -49 | -3.1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60 | 810 | 450 | 55.6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7 | 52 | 15 | 28.80% |
教育 | 134 | 64 | 70 | 109.40% |
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县“四上”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787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43.4万元,同比上涨9.6%。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142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93元,同比上涨12.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劳务派遣人员)1171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24元 ,同比上涨12.7%。
2017年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对比表
年份 从业人员 | 2017年一季度 (万元) | 2016年一季度 (万元) | 增幅 |
合计 | 27875.9 | 25432.5 | 9.6% |
在岗职工 | 24225.8 | 22609 | 7.2% |
劳务派遣人员 | 2794 | 1745.4 | 60.1% |
其他从业人员 | 856.1 | 1078.1 | -20.6% |
(一)分从业类型看,在岗职工人员平均工资最高,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1428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174元;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为8803元;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491元。
(二)分行业类型看,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分别增长32.7%、14.5%、9.5%。相对而言,住宿餐饮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8%。
2017年一季度“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平均工资对比表
行业名称 | 本期(元) | 收入 | 同期(元) | 增幅% |
排序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571 | 1 | 11700 | 16.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3508 | 2 | 12778 | 5.7 |
批发和零售业 | 13309 | 3 | 12317 | 8.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2822 | 4 | 11738 | 9.2 |
房地产业 | 12699 | 5 | 10578 | 20.1 |
教育 | 12212 | 6 | 7587 | 61.0 |
制造业 | 11704 | 7 | 10256 | 14.1 |
建筑业 | 9004 | 8 | 7843 | 14.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580 | 9 | 8047 | 6.6 |
住宿和餐饮业 | 8435 | 10 | 8678 | -2.8 |
(三)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工资差距呈拉大态势,10个行业中,年平均工资居全县前3位的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571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508元;批发和零售业13309元;年平均工资居全县最后3位的分别是建筑业9004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580元;住宿和餐饮业8435元。高收入行业年平均工资是低收入行业的1.6倍,由此可见不同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相差悬殊过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中看到,全县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稳步增长,发展趋势逐步向好,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同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水平差距继续扩大;二是无技术、缺乏劳动技能的人员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存在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效益不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从业人数不稳定。
四、几点建议
工资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各行业在岗职工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劳动强度大小,经济效益不同,使职工收入存在差距,这是必然现象。但如果差距过于悬殊,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分配趋于公平。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运用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舆论等手段,完善“调高保低”的双向调节机制。
(二)是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投产的速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矛盾和增加职工工资的根本。大力发展以经营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展其在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
(三)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贺兰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继续加大统计执法工作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劳动工资报表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