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我县工业经济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双增,但税收下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下滑明显,能源消费疲软
1-4月,全县1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58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8.5%,增速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低于全区、全市0.8和0.6个百分点。三大园区中,1—4月三大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环比一季度均出现下降,增加值增速除生态纺织园,德胜和生物科技园区分别环比下降4.7和11个百分点。八大行业产值五升三降。1—4月,全县八大工业行业中,纺织业(52.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6.6%)、医药制造业(7.0%)、食品制造业(5.2%)、金属制品业(10.3%)产值同比增长,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1.8%)、农副食品加工业(-1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2%)产值同比下降。工业用能疲软,经济增长乏力。1—4月,全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17.6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5%,环比一季度降幅扩大2.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2.34亿千瓦时,下降3.9%,环比一季度降幅扩大2.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欠优
1—4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9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一产完成投资4.05亿元,增长2.42倍;二产完成投资15.18亿元,下降18.8%;三产完成投资17.56亿元,增长46.7%。工业投资下降幅度持续扩大。全县完成工业投资15.18亿元,同比下降18.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7.3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下降幅度扩大了8.9个百分点。生产性领域投资增长相对较缓。全县生产性领域完成投资27.54亿元,同比增长8.9%,环比一季度下降了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降。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亿元,同比下降11.6%。房地产开发投资逆势猛增。1—4月完成7.37亿元,增长121.9%。占全县投资总额20%,同比增长121.9%,较去年同期投资额增加了4.05亿元,增速由负转正且提高了157.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59亿元,同比增长97.7%;办公楼完成投资0.42亿元,同比下降25.9%;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35亿元,同比增长439.6%;其他完成投资
1.01亿元,同比增长446%。
(三)财政收入同口径比较增长,税收下降堪忧
1—4月,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6亿元,同口径比较下降5.97%;非税收入完成1.44亿元,增长6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8亿元,同比增长
11.7%,增速环比一季度下降9.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其中,八项支出3.53亿元,增长0.8%。
(四)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贷存比例下降
1—4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67亿元,同比增长16.9%,存款余额同比增加21.5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101.42亿元,增长10.7%,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加9.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9.77亿元,增速增长5.7%,贷款余额同比增加6.51亿元。贷存比为80.6:100,贷款比例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销售速度加快,去库存压力犹存
1—4月份,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2.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全县商品房销售额达9.5亿元,同比增长78.3%。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10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7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4%;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为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5%;其他待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房地产投资需要合理控制。
二、需关注的问题
虽然全县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动力还不够足,4月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了下降,且下降趋势明显。
(一)工业经济下滑势头明显
一是整体经济不景气。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大市场环境未改善,经济下行趋势未得以遏制,工业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二是德胜工业园区本年新关闭和停产7家规上企业(万运达工贸、塑美达建材、敬义泰食品、青林盛华、佳美诺绒业、康华新智门业、康华装饰),7家企业1—4月减少产值4.42亿元,下拉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7.6个百分点。三是缺少新“入规”企业。据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我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企业有9家,1000万-1300万之间的有3家,仅有1家企业超过1300万,剩余主营业务收入低于500万元企业均为微型企业,短期内难以培育“升规”入库。四是生态纺织园2016年同期基数大,园区工业增速大幅下降。2016年6个车间已全部投产,2017年暂无新的较大增长点,今年园区产值增速远低于2016年,对全县规上工业增长拉动作用锐减。五是减产企业对全县工业增长影响大。1—4月全县规上工业有46家企业减产,共减少产值8.33亿元,下拉全县规上工业产值14.3个百分点。六是企业转型升级难、融资渠道不宽,生产经营困境重重。七是招商引资实际效果不明显,意向性项目多,但落地推进的项目少,特别是工业产业项目落地难、推进速度慢,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还未真正得到体现。
(二)项目投资储备严重不足
一是项目储备不足,且缺乏大项目。1—4月在库项目168个,已统计入库36.79亿元,仅剩58亿元投资额,即使完成全部投资额,与全年投资增长20%达到248.5亿元的目标,差距仍有153.5亿元,与银川市下达的增长10%的目标仍差133亿元。缺少大项目。在库的168个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仅占全部项目的24.4%,且多为上年续建结转项目,投资空间有限。二是工业投资不足。工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项目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我县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县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月,我县工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8.8%,低于全部投资34.3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关键时刻,工业投资一定不能“掉队”。
三、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双轮驱动提振工业经济发展
需求拉动方面,一是要积极谋划好工业投资项目,确保工业企业依托项目持续滚动发展。二是补齐停产、减产企业减少的产值缺口,要密切关注“211”重点项目,关注关停减产企业恢复生产,扩大增量,优化存量。三是积极保护和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针对我县规上工业产销率低的情况,要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消化库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在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本地企业和本地产品。供给驱动方面,要强化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一是引导僵尸企业、空壳企业、连续五年以上亏损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的企业进行破产、重组。二是加快闲置土地清理,为有能力扩大生产和新招引企业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发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注重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和力量。四是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型人才和团队招引,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五是引导企业大力削减低端、低效产品供应和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二)优化提升投资结构和效率
一是着力加快产业项目的谋划和推进,特别是扭转工业投资下滑势头。要积极谋划新的产业项目,对已批未动工或已开工建设但推进缓慢的重点工业项目进行督查,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加快完善新建项目开工手续,力促新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继续围绕低能耗、低污染、吸纳就业多、市场前景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做好项目策划、筛选、储备和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尽早开工,努力遏制并改变工业投资下滑势头。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再谋划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把重大项目作为带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确保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联网直报,充实联网直报项目库。三是调节好投资节奏,保证“项目链”滚动推进。投资项目要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加快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投产达效一批,保证“项目链”不断节,确保新开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投资增长后劲。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实际效果,促使招引项目尽快落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