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汽车消费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县消费市场运行缓慢,自年初以来,全县零售额增速始终位于全市后列,零售额增长乏力。2017年,我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93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全区、全市平均增速1.3和1.2个百分点。
一、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稳中趋缓。2017年,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社零总额143.93亿元,同比增长8.2%,总量居区、市第二,仅次于兴庆区,分别占区、市总量的15.5%、25.6%。从季度社零增速看,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亿元,同比增长9.0%,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9.2%,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0亿元,同比增长9.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93亿元,同比增长8.2%。
(二)四大行业中零售业处主导地位。2017年,我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累计实现零售额12.29亿元、124.61亿元、0.43亿元和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5.9%、24.1%和26.4%。零售业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6.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4.1%,主导消费市场发展,成为支撑全县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支柱。
(三)限下企业及个体户拉动增长效应明显,限上企业持续下降。2017年,我县限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5亿元,同比增长39.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9.8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78亿元,增速同比下降2.2%,限下持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四)各类别商品差异明显,消费热点难以形成。2017年,从我县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看,多类商品消费增速放缓,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主要表现为: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汽车类分别下降8.4%、14.0%、25.3%、3.1%和2.9%;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以及家具类分别增长19.1%、9.7%和6.4%。
二、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分析
截止12月,我县限上批发零售企业73家,住宿餐饮业7家,其中零售企业62家,住餐零售7家,零售额增速上升41家,下降39家,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3.1%,下降原因分析:
(一)汽车类商品持续下降。2017年,我县汽车零售类限上企业55家,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8亿元,同比下降2.9%,下拉我县零售总额2.0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6.91亿元,同比下降6.3%;全年汽车成交量46065辆,同比下降7.3%。造成汽车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消费需求在2016年为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末班车而提前得到释放,二是周边县市汽车4S店的客户分流,三是中档车型无新款车型上市,不受消费者青睐,再加上环保、限气、限号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车型上市较少,选择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等等,因此,导致我县汽车类商品持续下降。
(二)网络销售对传统消费市场的持续冲击。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居民网上购物的平台和渠道日渐增多,实体零售业继续遭受冲击,增长趋缓,后劲不足。一是我县韵达、圆通、顺丰、中通、申通、唯品会、饿了么、美团等各种快递、外卖发展从无到有,网络购物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是网上购物快捷方便,正在逐渐替代传统购物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购物习惯,淘宝、微商等网购市场日渐成熟,对我县传统市场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消费人群的分流。我县距离银川市区较近,银川购买环境好,商品丰富,质量上乘,且大型商业综合体可以满足吃喝玩乐一条龙,加上交通工具方便,导致我县消费人群外流。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由于用于购房、医疗、教育等费用的增加,促使居民在消费时相对谨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相对减少,加上存钱置房、存钱防老的想法还很普遍,直接影响消费市场。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消费热点过于集中,给市场发展带来风险。今年以来,我县限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8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1%,虽比去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但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首先,汽车销售行业受经济景气程度、本身行业周期、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继续高速增长。其次,随着饱和程度的进一步加大,汽车零售行业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难以为消费品市场增长提供长久动力。
(二)网络销售大有取代传统零售之势,当前统计数据难以反映其真实情况。长期以来,汽车和石油等是支撑消费快速发展的传统商品,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步趋向饱和,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此类大宗商品的销售必将呈现出增速放缓、比重下降的趋势,而在传统消费商品增长普遍放缓的同时,国家又尚未出台专门电商统计报表制度,只认可从淘宝、阿里巴巴等四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统计出的数据,然后分劈到各个省市,因此,新兴网络零售还不能准确通过统计数据真实体现。
(三)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影响消费市场的部分因素。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定有其发展的短板存在,以下因素是已经存在并将长期影响。一是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大,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处于较高水平,年度增长空间逐渐收窄;二是受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自身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消费领域纷纷降温,导致全县零售额增速逐步放缓。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培育新型汽车销售模式,增添消费品市场新动力。随着汽车品牌授权政策的松绑,汽车销售方式和渠道将逐步改变,车主对汽车品牌的认可也将转移到对汽车销售企业的认可。这将会逐渐形成“几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中小型企业必将受到冲击。此外,汽车作为消耗品,其更新换代不仅仅是车辆的款式和类型,更是私家车主对于出行要求的不断改变和提高。随之而来的二手车、以旧换新汽车换购等业务也会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加以把握和利用,定能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因此,建议加快汽车销售市场转型升级,培育新型销售模式,提高本土汽车销售企业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二)积极扶持限上企业,努力挖掘新增企业,注重招商引资质量。一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充分发挥现有限额以上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通过引进、联合、兼并等方式,引导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为我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增长提供支撑;二要积极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升规”的奖励政策,培育有特色、有品牌、就业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增加在库企业数量,活跃消费品市场;三要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招商质量,依托奥特莱斯、汽配城等现有资源,围绕打造“银川城北商业圈”为目标,成立一批综合性强、品种齐全、特色明显、服务良好的现代化流通商贸企业,增强龙头效应,切实确保“招”来的企业,真正能够为我县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