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3亿元,同比增长4.7%,低于全区、全市平均增速2.3和2.4个百分点。
一、基本情况
从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4.83亿元,同比增长3.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0亿元,同比增长28.4%。
从行业看:批发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亿元,同比增长7.2%,占总额的10.3%;零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17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额的86.9%;住宿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0.13亿元,同比增长10.3%,占总额的0.3%;餐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0.92亿元,同比增长32.5%,占总额的2.5%。
二、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分析
一季度,我县限上批发零售企业73家,住宿餐饮业6家,其中零售企业61家,住餐零售6家,零售额增速上升22家,下降39家,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8.3%,下降原因分析:
(一)汽车类商品持续下降。一季度,我县汽车零售类限上企业54家,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0亿元,同比下降7.9%,较去年同期扩大5.9个百分点,下拉我县零售总额4.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22亿元,同比下降7.8%;累计汽车成交量9477辆,同比下降14.1%。造成汽车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饱和度进一步加大,汽车购置税政策取消,周边市县开设多家4S店,致使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逐步加大;二是中档车型无新款车型上市,不受消费者青睐,加之环保整治、限气、限号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车型上市较少,选择空间相对较小,且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不健全使得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因此,导致我县汽车类商品持续下降。
(二)网络销售对传统消费市场的持续冲击。网络购物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群养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造成市场购买力的分散,传统零售业持续受到冲击。淘宝、天猫、京东等法人注册地在区外的网购平台仍是居民购物的首选。与此同时,各种海外代购机构悄然兴起,也对国内市场销售,特别是名牌箱包、服装、化妆品、保健品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三)消费人群的分流。我县距离银川市区较近,银川购买环境好,商品丰富,质量上乘,且大型商业综合体可以满足吃喝玩乐一条龙,加上交通工具方便,导致我县消费人群外流。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由于用于购房、医疗、教育等费用的增加,促使居民在消费时相对谨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相对减少,加上存钱置房、存钱防老的想法还很普遍,直接影响消费市场。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亟待关注的几大问题
一季度,我县消费品市场虽然保持增长,但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增长背后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消费热点过于集中,汽车零售缺乏增长潜力。一季度,我县限上企业汽车零售额占零售业比重50.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一零售行业的运行情况,足以对我县零售市场造成决定性影响,这样的结构既不符合真实消费市场现状,又为市场平稳运行埋下隐患。汽车零售行业受经济景气程度、行业周期、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长期高速增长;随着私家车市场保有量的进一步加大,汽车零售行业想要保持高速增长会非常困难。
(二)电子商务增长快速,销售数据难以准确统计。长期以来,汽车和石油等是支撑消费快速发展的传统商品,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步趋向饱和,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此类大宗商品的销售必将呈现出增速放缓、比重下降的趋势,而在传统消费商品增长普遍放缓的同时,国家又尚未出台专门电商统计报表制度,只认可从淘宝、阿里巴巴等四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统计出的数据,然后分劈到各个省市,因此,新兴网络零售还不能准确通过统计数据真实体现。
(三)实体企业仍需破局转型。实体企业受经济增速减缓、网络零售冲击、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时面临同业竞争加剧、运营成本攀升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经营状况堪忧。从实体零售企业调研情况看,过半数实体企业营业额增速放缓,且营业利润逐年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整体上以传统经营为主的实体企业仍面临较大困难,破局转型是必由之路。
(四)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影响消费市场的部分因素。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定有其发展的短板存在,以下因素是已经存在并将长期影响。一是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大,总量仅次于兴庆区,位居全区第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处于较高水平,年度增长空间逐渐收窄;二是受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市场自身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消费领域纷纷降温,导致全县零售额增速逐步放缓。
四、几点建议
(一)培育新型汽车销售模式,增添消费品市场新动力。汽车作为消耗品,其更新换代不仅仅是车辆的款式和类型,更是私家车主对于出行要求的不断改变和提高。随之而来的二手车、以旧换新汽车换购等业务也会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如果加以把握和利用,定能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因此,建议加快汽车销售市场转型升级,培育新型销售模式,提高本土汽车销售企业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二)积极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新商业模式合理布局和发展。一要重点培育旅游休闲、文化健康、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商品、住宿、餐饮等的消费;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年度贡献较大企业应给予适当奖励,积极落实贺党办发〔2017〕42号《贺兰县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意见》文件精神;三要构建按需布局的商业综合体发展模式,避免商业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客源分流、无序竞争现象,有序布局和发展县域商业中心,带动全县消费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等多种多种形式促进就业,进一步出台招工优惠政策,优化招工环境,吸引外来人员就业,同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向本地企业转移就业。这样既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又留住客源,促进了本地消费。同时采取健全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措施,努力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扩大居民消费能力。
(四)积极扶持限上企业,努力挖掘新增企业。一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充分发挥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带动作用,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引导其发展,为我县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增长提供支撑;二要积极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升规”和“个转企”的奖励政策,培育有特色、有品牌、就业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增加在库企业数量,活跃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