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经济和社会统计

2022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3-00040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3-02-13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经济和社会统计
关 键 词 经济运行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压实“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政治责任,积极落实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系列政策,有力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扎实推进工业经济保稳提质增效,全县工业经济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高质量增长,为全县经济大盘稳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运行总体平稳。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2.42亿元,同比增长6.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4.9%,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0%,拉动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8.6%,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区增速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增速2.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沿黄六县(市)第四。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销售产值同比增长4.8%,产销率为94.2%,实现出口交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25.8%。

2022年1-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图

(二)制造业拉动显著。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增长0.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电力反馈)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6%,同比增长22.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比为93.0%,同比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比为4.4%,同比增长8.9%。非公有企业增加值占比为94.5%,同比增长5.7%。轻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8.2%,同比增长11.0%,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增加值同比下降0.3%

(三)小型企业增利增收。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4亿元,同比下降15.6%。18个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实现盈利,盈利面为66.7%,医药制造业盈利3.57亿元,同比增长1.2%,食品制造业盈利1.27亿元,同比增长2.4倍。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下降68.7%,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比重为71.7%,同比增长1.5倍,小型企业盈利状况较好。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45亿元,同比增长13.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8%,高于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0.28%,高于平均水平6.2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年平均用工人数为5875人,占规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的52.4%。

(四)医药行业贡献突出。规上工业18个行业中,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呈增长态势,增长面为38.9%。增长行业增加值占比达56.0%,拉动增长13.3个百分点,11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呈下降态势。医药制造业“率高价低”,今年增加值率为29.63%,1-12月价格指数为90.3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36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经济拉动作用强劲(详见下表)。受如意、启泰鸿达、西夏嘉酿等企业持续减产影响,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下拉严重。28种主要工业产品,12种累计产量呈增长态势,乳制品累计生产51703吨,同比增产9029吨,化学药品原药累计生产22335吨,同比增产7936吨,钢结构累计生产19625吨,同比增产6397吨。

                2022年1-12月分行业增加值汇总表

行业名称

比重(%)

增加值率(%)

 累计价格指数(%)

 累计增长速度(%)

拉动力(百分点)

合计

-

-

-

  7.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9.5

 14.57

 103.26

 -1.8

 -0.18

食品制造业

 7.8

 13.93

 101.49

  8.9

  0.6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1.9

 36.85

 97.44

 -4.5

 -0.62

纺织业

 4.7

 14.50

 107.04

 -42.9

 -3.49

家具制造业  

 0.6

 34.72

  0.00

 -5.4

 -0.0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8

 32.91

 116.96

  8.0

  0.1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3

 29.28

 121.61

 -1.8

 -0.18

医药制造业  

 33.1

 29.63

 90.39

 40.0

 11.3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5

 17.68

 98.18

 -4.0

 -0.0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5

 25.31

 124.22

 -13.4

 -0.72

金属制品业  

 5.0

 20.87

 101.22

 10.7

  0.49

通用设备制造业

 0.3

 30.62

 100.35

 -0.5

   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

 14.25

 110.95

  2.8

  0.0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

 31.69

 129.98

 -88.6

 -0.36

仪器仪表制造业

 0.3

 26.71

 100.04

 -4.3

 -0.0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0

 12.64

 107.81

 10.8

  0.5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0

 18.40

 118.21

  3.2

  0.0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

 53.13

 100.00

 -9.2

 -0.14

(五)高技术企业加力提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4%,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园区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4.8%,同比增长7.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暖泉片区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个百分点,德胜片区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金贵片区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3.9个百分点;园区外企业增加值占比为2.6%,同比下降3.4%,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电力反馈增加值占比为2.6%,同比增长22.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强劲支撑,重点企业“压舱石”作用略显不足。一是减停产问题仍旧突出,截至12月,规上工业减停产企业共41家(含停产6家),减停产面达54.7%,累计减产12.23亿元,下拉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10.2个百分点。其中,如意、西夏嘉酿、百瑞源、辛普劳4家大中型企业受疫情、需求收缩等影响,全年共减产6.59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支撑不足。二是纺织业企业下拉明显,18个重点行业中,11个行业呈下拉态势,共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8个百分点,纺织业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3.49个百分点。纺织业虽增加值率低(14.50%),但今年产值持续下降,全年减产5.43亿元,加之价格指数较高(107.0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下拉明显。三是医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3.1%。今年以来,医药行业价格指数低(90.39%)、增加值率(29.63%)较高、产值增长快,实现增加值快速增长、强势拉动,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40.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对全县工业经济影响举足轻重,但也面临着“一家独大”的问题,致使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二)工业经济增长缺乏有力后劲,小型企业产能释放不足。规上工业68家小型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90%以上。截至12月,小型企业单月产值500万以下39家(含停产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52.0%,小型企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缓慢。2022年,恒康、塞尚乳业、徐州中煤3家企业对规上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亿元,同比增产5.06亿元,但全年产值基数增大,新项目尚未投产达效,持续拉动能力减弱。缺乏新建投产企业,技改项目投产达效缓慢,近几年来,新建投产企业申报入库仅昇兴1家,工业新建、技改项目较少,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且大部分项目尚未投产达效,对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作用尚未显现。同时,2023年新入库9家工业企业均带全年基数,工业经济后劲不足问题凸显。

(三)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下降,财务风险较大。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4亿元,同比下降15.6%。亏损企业共21家,亏损率为28.0%,亏损总额3.42亿元。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6.4%,高于同期2.2个百分点,超过警戒线(70%),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6.21亿元,同比增长0.8%,营业成本102.47亿元,同比增长3.8%,营业收入增速低于营业成本增速3.0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三、对策建议

(一)“一企一策”,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落细落实常态化精准服务企业机制,从严从实推动国家政策及区、市、县各项稳经济配套政策落地生效,深入开展入企包联帮扶,一企一策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障规上工业企业稳定发展。密切关注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变动及存在困难,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积极及时跟进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原材料供应、能源供应、资金不足、工资压力、员工流失率高等问题,加强中小企业、制造业风险化解支持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强化宣传引导,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推动重点企业进一步发挥好全县工业经济“稳定器”作用。

(二)“引水筑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一是依托园区发展定位,突出招大引强,稳定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突出强链补链,擘画完整产业体系。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促进校、企、科研机构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支持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企业技改升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技术,提高发展质效。加强建材、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企业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与生命力。

(三)“提质增量”,提升工业发展动力。坚持存量调结构,增量提质量,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及全县“8+1”重点特色产业,借势发力从奶制品、枸杞、葡萄酒、新材料、绿色食品等细分领域中寻求突破。同时,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加强产业融合,扩充工业项目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发挥新建项目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持续做好企业跟踪监测,促进后备企业达规入库,着力实现工业经济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解读,强化宣传引导,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推动重点企业进一步发挥好全县工业经济“稳定器”作用。

(二)“引水筑基”,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一是依托园区发展定位,突出招大引强,稳定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突出强链补链,擘画完整产业体系。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体系,促进校、企、科研机构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支持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企业技改升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技术,提高发展质效。加强建材、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企业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与生命力。

(三)“提质增量”,提升工业发展动力。坚持存量调结构,增量提质量,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及全县“8+1”重点特色产业,借势发力从奶制品、枸杞、葡萄酒、新材料、绿色食品等细分领域中寻求突破。同时,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加强产业融合,扩充工业项目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发挥新建项目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持续做好企业跟踪监测,促进后备企业达规入库,着力实现工业经济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