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标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银川市“两都五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三个产业带,积极落实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系列政策,扎实推进工业经济保稳提质。规上工业生产大局稳定,但增势有所回落。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低于全区增速4.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增速9.9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四,沿黄六县(市)第三。
一、规上工业主要运行特点
(一)工业园区企业增加值占全县超九成,拉动作用强劲。贺兰工业园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1.0%,拉动增加值增长5.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17.74亿元,同比增长2.0%;金贵片区增加值同比增长55.0%,占比为6.2%,拉动增加值2.6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36.2%;暖泉片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比为43.3%,拉动增加值3.1个百分点,产值同比下降2.4%;德胜片区增加值同比下降0.1%,占比为41.6%,下拉增加值0.1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0.8%;园区外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占比为6.3%,拉动增加值0.3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6.7%;电力反馈增加值同比增长8.5%,占比为2.7%,拉动增加值0.2个百分点,产值同比增长9.1%。
2023年1-2月分园区增加值汇总表
比重(%) | 本月增长(%) | 累计增长(%) | 拉动(百分点) | |
全县 | - | 15.5 | 6.1 | - |
贺兰工业园区 | 91.0 | 16.6 | 6.2 | 5.6 |
金贵片区 | 6.2 | 104.5 | 55.0 | 2.6 |
园区外企业 | 6.3 | 3.8 | 4.4 | 0.3 |
电力反馈 | 2.7 | 8.5 | 8.5 | 0.2 |
高技术企业 | 44.8 | 8.4 | 7.8 | 3.6 |
新入库企业 | 1.7 | 26.7 | 82.7 | 0.7 |
(二)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显著,增长行业贡献突出。1-2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占比为87.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占比为13.0%,下拉增加值0.1个百分点。全县18个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呈增长态势,增长行业增加值占比达72.3%,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呈下降态势。受天津大桥、百泓、多力减产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医药制造、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拉动作用显著,医药制造业拉动增长3.9个百分点,纺织业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拉动增长0.9个百分点(详见下表)。
2023年1-2月分行业增加值汇总表
行业名称 | 比重(%) | 增加值率(%) | 累计增长速度(%) | 拉动力(百分点) |
全县 | - | - | 6.1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4 | 14.57 | 9.5 | 0.9 |
食品制造业 | 8.3 | 13.93 | -1.2 | -0.1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3.6 | 36.85 | 1.6 | 0.2 |
纺织业 | 5.5 | 14.50 | 65.7 | 2.6 |
家具制造业 | 0.3 | 34.72 | -32.8 | -0.1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2 | 32.91 | 28.9 | 0.6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9.1 | 29.28 | -12.8 | -1.3 |
医药制造业 | 30.9 | 29.63 | 12.6 | 3.9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2 | 17.68 | -13.4 | 0.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 | 25.31 | -6.5 | -0.1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0 | 16.54 | 82.5 | 0.0 |
金属制品业 | 3.1 | 20.87 | -17.7 | -0.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0.6 | 30.62 | 77.5 | 0.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0.7 | 14.25 | -2.2 | 0.0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3 | 26.71 | 25.2 | 0.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8.7 | 12.64 | 5.5 | 0.5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3.4 | 18.40 | -12.8 | -0.4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 | 53.13 | -13.9 | -0.2 |
(三)轻工业全面复产稳健起步,拉动全县增加值7.3个百分点。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2%,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2%,拉动增加值增长7.3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同比下降0.3%,增加值同比下降3.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8%,下拉增加值1.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为66.9:33.1,增加值比为69.2:30.8。
二、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规上工业产销缩减,外部市场需求锐减。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节假日提前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收缩、行业不景气、企业订单不足,1-2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4.4%,产销率为87.3%,较上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75亿元,同比下降18.8%,较上年同期下降107.3个百分点,外部需求锐减。
(二)减停产率居高不下,新增企业拉动甚微。截至本月,累计减停产企业共36家(减产百万以上企业27家,千万以上企业1家),减停产率为46.2%,累计减产1.47亿元。同时,新入库企业拉动体量小,拉动作用甚微,本年新入库9家企业增加值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1-2月实现工业总产值仅0.38亿元。
(三)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小微企业产能释放不足。规上工业小微型企业共71家,除凯添、希望田野、恒康今年发展势头强劲外,其余小微企业单月产值过百万22家,单月产值500万以上仅4家,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产能释放不足、发展缓慢。此外,缺乏新建投产企业,投资在建企业进度缓慢等问题同样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乔恩医疗、巨峰新材料等新建企业仍未投产达效,对工业无法提供助力。9家新入库企业产值占比为1.9%,炬农牧业、西谷六方、硕邦特种线缆、新野食品因上年同期未开工生产,因此无同期基数,新入库企业对规上工业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工业经济后劲不足问题逐渐凸显。
三、对策建议
(一)“精准施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障规上工业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变动及存在困难,针对企业账款拖欠、要素供应、资金不足等问题及时跟进协调解决,加强中小微企业、制造业风险化解支持力度,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促进企业正常生产,全面释放产能。
(二)“补链强链”,为制造业筑基赋能。提高工业后续增长动力,一方面加强企业监测,培育优质企业达规入库,另一方面依托园区产业定位精准招商,补链强链,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增加工业竞争力与生命力。同时,坚持存量调结构,找准产值增量突破口,增量提质量,围绕全县“8+1”重点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借势发力从奶制品、枸杞、葡萄酒、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中寻求突破,扩充工业项目储备,着力实现工业经济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三)“惠企纾困”,助力小微企业渡难关。全面落实国家《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等政策及区、市、县配套政策,做好各项政策宣传和推进落实工作。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切实发挥政府职能,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各项财政、金融、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等,提振企业信心,推动工业企业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