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使命如山砥砺奋进 初心如磐行稳致远 -----贺兰县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索引号 640122-141/2019-00518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9-10-31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三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兼顾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针对经济运行的短板和矛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一、基本情况

(一)从供给侧看,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农业经济低位运行,工业服务业提质增效显著

1.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4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5.1个百分点,位于全区第二、银川市、川区六县首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43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同期17.1:48.6:34.3调整为13.7:51.8:3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0%、59.6%和40.4%,拉动经济增长0.0、6.3和4.3个百分点。

2.农业经济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7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位于全区末位。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半年的69.0:0.1:20.4:10.5调整为61.7:0.4:25.2:12.7,其中畜牧业、水产发展势头喜人,占比较去年分别提高4.8和2.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拉动第一产业增长-3.1、0.3、1.2、1.6个百分点。

3.工业经济提速发力三季度,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5.46亿元,同比增长15.2%,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8%,位居银川市、川区六县首位。支撑性指标表现较好。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33.5%,比1-8月提高0.4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好。三季度全县产销率达96.1%,其中当月产销率高达98.4%,高于去年同期4.4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双增长上半年全县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重工业同比增长53.8%,轻重工业比重为60.4:39.6新入规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新入规10家企业上半年共完成工业产值6.41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7个百分点。工业提质增效成效初步显现。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6户,亏损面35.1%,比上年同期降低14.0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19.1%。

4.服务业经济提质增效显著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5%,对GDP贡献率为40.4%,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七大行业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分别增长29.3%、12.1%、7.5%、4.9%、3.5%和14.5%;住宿和餐饮业下降0.4%(详见表一)。税收贡献稳步提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效地扩充了税源,起到较好的“稳定器”作用。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实现税收13.66亿元,同比增长4.3%,占整体税收的比重达到55.2%,第三产业税收已成为财政增收的主渠道。服务业投资速度明显提升。三季度,全县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2.3%,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2.7%。有效解决就业。三季度,从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来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共计8027人,占全部“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三成以上。

表一     2019年三季度各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贡献率、拉动力(亿元、%)

指  标

2019年

2018年

增速

比重

贡献率

拉动力

第三产业

32.23

27.73

12.0

34.5

40.4

4.3

 批发和零售业

5.97

5.27

12.1

18.5

19.7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2

2.53

29.3

10.3

24.5

2.9

 住宿和餐饮业

0.80

0.77

-0.4

2.5

-0.1

0.0

 金融业

3.20

2.91

7.5

9.9

6.7

0.8

 房地产业

6.92

6.17

4.9

21.5

9.1

1.1

 其他服务业

11.56

9.63

14.5

35.9

39.6

4.7

     营利性服务业

6.20

5.49

8.0

19.2

12.8

1.5

     非营利性服务业

5.36

4.14

23.6

16.6

26.8

3.2

 农林牧渔服务业

0.48

0.45

3.5

1.5

0.5

0.1

(二)从需求侧看,投资降幅持续收窄,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1.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三季度,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4%,降幅分别比上半年、1-7月、1-8月收窄8.8、6.2和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降幅全面收窄。三季度,三次产业投资环比1-8月分别收窄2.4、5.0和4.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三季度,占全县投资近六成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环比1-8月回落1.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逆势高速增长。三季度,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4.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55.9个百分点,高于1-8月43.6个百分点。生产性领域投资降幅收窄。三季度,生产性领域投资同比下降43.0%,较1-8月降幅度收窄了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降幅有所扩大。三季度,全县民间投资总量同比下降23.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下拉全县投资19.8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8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5.9和0.2个百分点,居银川市第二位、川区六县首位;零售业拉动作用明显。三季度全县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8.5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限额以市场表现突出。三季度全县限额以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7.8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县社消总额4.7个百分点拉动增长7.5个百分点镇消费拉动强劲三季度,全县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同比增长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4.0%,对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98.1%,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有所回暖。汽车销售回暖迹象初步显现,三季度实现全县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46.88亿元,同比下降11.0%,降幅环比上半年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完成零售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21.4%。

(三)从发展质量看,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降补成效显著。去库存:商品房库存继续减少。三季度,全商品房待售面积106.2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去杠杆方面: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2.6%与上半年基本持平降成本方面:企业成本不断下降。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64元,比上半年减少1.05元;补短板方面:部分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尤其是化学纤维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411.2%173.9%1341.4%163.4%、58.1%

2.财政收入质量提高。三季度,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9.80亿元,较上年增长2.7%。其中,各项税收占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78.1%,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持续改善。从支出看,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倾斜。三季度全县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22.5%15.9%15.2%5.3%。

3.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1元,同比增长8.2%;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8元,同比增长8.0%。

4.金融市场基本平稳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2.03亿元,同比增长15.4%,比上年同期加快6.6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6.9%,非金融企业存款下降3.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7.8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短期贷款下降15.5%,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10.0%

二、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建筑业发展较快。三季度,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7家,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13.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97亿元,同比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6%,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房地产发展增势明显。三季度,全县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同比增长4.9%,较上半年回升1.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8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销售额52.65亿元,同比增长20.9%。

()高耗能行业能耗降低。在化解、淘汰落后产能强力推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批污染严重、环保不达标企业关停三季度,全县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8.8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3%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5.9%,与上半年3.8%相比下降9.1个百分点

三、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一)经济增长支撑减弱。GDP核算用的部分指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2.7和2.6个百分点,GDP的拉动力减弱4.0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工业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下拉工业经济增速;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商品房销售面积、财政八项支出等主要指标增速均较年初不同程度回落,对全县经济支撑作用减弱

()投资接续能不足,形势扭转令人堪忧一是.完成全年目标差距较大三季度,全县在库项目206个(500-5000万元有149个,5000万元以上有57个),年度计划投资空间15.5亿元,同比下降2.3%,月均投资空间仅有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难度较大。二是大中型项目不足,拉动作用减弱。三季度,全县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7个,剩余投资空间仅为6.7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为4个,过8000万元的项目仅有7个,大项目好项目的严重匮乏将制约全年投资恢复性增长。三是500-5000万元项目支出进度缓慢。从三季度统计报表看,500-5000万元之间投资项目财务支出法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2.2%,下拉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占全县投资额比重的8.6%。其中,全县政府类投资项目77个,1-9月完成投资额1.2亿元,占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完成额的25.5%。四是开工项目投资成效不显著。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全县新开工已入库5000万元以上的16个项目(不含房地产),截止9月完成投资额5.7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额的54.6%。如天津大桥银川焊丝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上报进度15.7%、现代化工厂建设项目上报进度13.2%、重庆医药现代医药物流上报进度12.1%、年产15万吨钢模板技改迁建项目上报进度8.0%、优质鲜食红树莓特色扶贫产业示范项目上报进度11.4%、银川市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项目上报进度2.7%。项目入库要素保障不到位。贺兰工业园区的中地婴幼儿奶粉、银川-石嘴山天然气储气输配管道复线等项目已列入开工计划但由于土地、资金、前期手续办理等问题制约而影响工程进度,导致手续不全无法入库。五是重点行业投资乏力。三季度,全县房地产投资增长3.2%,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是我县投资增长的主力军,全县近65%投资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压力随着同期基数的不断增加而加大,后续发展令人堪忧。

()工业行业增长空间不断缩小,稳增长后劲不足是工业投资持续下滑。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在建项目4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比上年同期减少8个,工业投资投资额同比下降52.1%,占全县投资比重的13.1%,下拉固定产投资11.9个百分点。二是过度依赖单个企业因环保整治未完成,宁鑫化工委托内蒙乌斯太工业园区企业进行生产,截止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4809.5%,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69.4%,拉动增长12.8个百分点。三是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受市场大环境、国内外形势影响,三季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九成以上的制造业虽然呈增长态势但依然有部分行业降幅较大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下降69.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同比累计下降36.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累计下降26.6%,金属制品业累计下降12.8%。部分企业产能释放不足。受生产成本提高、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全县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9月份减停产企业33户,其中停产企业5家,减停产面44.6%,减停产企业累计减少产值10.38亿元,下拉全县产值15.1个百分点。五是园区发展不均衡。贺兰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7个百分点。其中,德胜片区同比增长5.7%,暖泉片区同比增长89.1%;军民融合产业园持续下降,增加值同比下降16.1%;园区以外企业降幅环比收窄,增加值同比下降0.2%。是缺少新的增长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符合条件的“入规”企业不足10家,后期工业经济的增长缺少“新鲜血液”。

()需求支撑趋缓,发展动力有所减弱。一是重点行业拉动作用持续减弱。汽车行业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由2015年上半年的71.2%回落到本年的40.5%,增速同比下降11.0%,虽环比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下降趋势未得到扭转,其波动对整体消费品市场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也意味着全县消费品市场发展成熟度还不高,日常升级消费类商品比重仍然偏低。二是单个企业影响过大。本年度新入库的中油北斗(宁夏)科技能源有限公司,1-9月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5%,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155.2%,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行业零售额下降面过大。从在库企业看:目前全县在库商贸企业72家,其中57家零售业企业中除去上年已关闭保留一年基数的6家企业外,其余51家企业中有31家呈下降态势,下降面达60.8%,降幅在20%以上的企业22家。从行业大类看:全县10个商品行业中,仅石油及制品类呈正增长,其余9个行业全部呈负增长态势,下降面高达90%,且其中6个行业(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等)下降幅度超过50%以上。

()新增入统单位严重不足。新增单位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截止三季度全县只申报入库1家房地产业企业新增单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全县还存在中小企业成长能力不足、投资项目落地不快的问题,严重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后劲。

四、建议

综合来看,当前全县经济虽然平稳较快发展,但部分行业、部分领域仍存在困难。下一步,我们还需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千方百计抓经济发展,夯实我县经济基础。

(一)优化提升投资结构和效率一是利用有效工期,狠抓在库项目、重大项目的工程进度。全年时间已过3/4,全县各部门应抓紧全年不足1/4有效建设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找准问题,制定措施,抢抓有限时间,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对全县储备项目进行再筛查、再梳理,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项目,尽快组织开工建设,补齐投资短板二是完善项目手续,抓好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开辟绿色通道,针对5000万元以下项目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形成投资额及时入统,确保应统尽统。是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为项目落地开工、企业投产达效开辟绿色通道。相关部门要发挥协调、参谋指导作用,变管理为服务,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间,开辟绿色通道,争取更多项目审批过关,力促项目尽早落地开工,投产达效,为明年全县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四是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扭转民间投资下降趋势。抓好储备项目编制工作。围绕国家、自治区、银川市重点支持领域和投资方向,充分挖掘我县投资发展潜力和空间,按照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引领力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二)精准施策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我县来说,工业,就是发展、稳大局。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着力点。是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激活企业创新动力。我县规上工业新兴产业占比不高,部分企业产能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弱,盈利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不断收缩产业规模重点抓好23个工业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高新特精”骨干企业。二是积极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准招商,高质量的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产业项目。依托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扭转工业投资下滑势头;落实培育企业成长相关政策,紧盯工业竣工项目,对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扶持,以增量补减量。加强对减停产企业帮扶。对全县33家减停产企业和26家亏损企业帮扶,促使企业稳产增产增效。重点对11家减产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帮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复产、稳产和增产,最大限度减小对工业增长的影响。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市场繁荣一是责任部门应关注重点行业,做好企业监测。限上企业增速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高度关注限上企业的发展情况,尤其要关注医药、汽车及新能源等占比较大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监测,掌握企业运行状况,通过各种措施尽量缩小负增长企业占比,对异常波动及时预警。二是关注消费热点,适应消费升级转型。紧紧抓住国家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有利时机,完善消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经营企业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快实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强抓企业培育,增强发展后劲。上”企业培育入库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高站位统筹,园区、税务、工信、商务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聚力,联合发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是“上”企业培育的主体和关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