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一)能源消费持续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1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7.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0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提高了50.3%。分别高于全区和全市17.4个百分点和15.4个百分点,能耗增速在川区六县和银川市均位列第一。
从轻重工业看,随着工业经济结构转型的稳步推进,轻工业能源消费快于重工业。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0.23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总能耗的78.1%,同比增长36.8%,较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重工业能源消费量为2.86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21.8%,同比下降22.4%,较去年同期下降29.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能耗占比由上年的7:3调整为8:2。
从工业园区看,一季度,暖泉园区规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为9.9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5%,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能耗的76.0%,拉动能耗增长29.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0%。德胜片区规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为0.8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0.8%,占全部规上企业能耗6.7%,下拉能耗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0.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4%。军民融合产业园区规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为0.9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1.4%,占全部规上企业能耗7.3%,下拉能耗增长9.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0.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7%。园区以外规上企业能源消费量为1.3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4%,占全部规上企业能耗10.0%,下拉能耗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0.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
(二)六大高耗能行业平稳回落。一季度全县六大高耗能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业)能源消费量为2.75万吨标准煤,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1.0%,下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7.3个百分点。
(三)能源消费的行业集中度高。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费呈现行业集中度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三大行业占全县能源消耗量的73.7%。以泰益欣为主的医药制造业全面恢复生产,拉动医药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98.7%,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占全县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49.0%,拉动全县能源消费增长40.6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县分行业能源消费量(等价值)
行 业 | 本期能源消费 | 同比增减 | 占比 | |
规模以上工业 | 13.10 | 17.2 | ||
六大高耗能行业 | 2.75 | -22.8 | 21.0 | |
主要耗能行业 | ||||
1.农副食品加工业 | 0.38 | -23.4 | 2.9 | |
2.纺织业 | 0.95 | -51.4 | 7.3 | |
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0.56 | 17.6 | 4.3 | |
4.医药制造业 | 8.53 | 87.42 | 65.2 | |
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0.79 | -19.3 | 6.0 | |
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28 | -5.0 | 9.8 |
(四)单位增加值能耗略有增加。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21.3%,单位产值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49.0%;实现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下降2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3.0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50.3%,在全市排名第六。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速情况表
地 区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速(%) | 排名 |
全 区 | -0.8 | - |
银川市 | 5.6 | - |
兴庆区 | -0.9 | 2 |
金凤区 | -2.8 | 1 |
西夏区 | 7.1 | 3 |
永宁县 | 21.5 | 5 |
贺兰县 | 50.3 | 6 |
灵武市 | 7.4 | 4 |
(五)工业用电量和原煤消费量继续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用电量2.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全县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5家企业使用原煤进行生产,规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为21.15万吨,同比增长12.9%。
一季度全县主要行业电力消费量
行 业 | 本期电力消费 | 同比增减(%) | |
规模以上工业 | 2.42 | 14.8 | |
主要耗能行业 | |||
1.农副食品加工业 | 0.07 | 1.9 | |
2.纺织业 | 0.33 | -50.7 | |
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0.09 | 17.3 | |
4.医药制造业 | 1.70 | 96.5 | |
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0.02 | 40.3 | |
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0.09 | 1.8 |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企业对于整体行业影响较大。今年以来我县能源消耗高速增长,主要是全县规上工业整体规模较小,数量少,产值低,能源消耗过于依赖个别企业,这些企业能耗的高投入,拉动能耗高速提升,例如泰益欣全面恢复生产,能源消耗同比增长83.3%,占全县规上工业能耗67.5%,导致全县能耗增速持续高位运行。二是工业生产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品种单一、利用效率较低。目前,全县能源消费仍以煤炭、电力等传统能源品种为主,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依赖于能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费,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节能监管力度,强化节能创新。一是强化节能监察。围绕节能监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提升企业节能基础管理水平。针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用能产品,以自治区能耗限额标准以及国内同类企业能效先进水平作为参照值,开展同行业能效水平评比活动,推动企业达标生产,降低能耗。二是强化节能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能效水平。推动企业实施变频节电、余热利用等节能改造,降低用能成本。鼓励企业使用节能重大技术装备和国家、自治区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产品。促使重点用能企业广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提高用电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于企业实施的节煤、节电、节气、节水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耗能行业发展方式。结合国家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抓住有利时机,一方面加大低耗能,高产值的企业引进力度,通过降低赋税,优化审批流程,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围绕主导产业展开配套,形成统筹协作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为导向,积极探索“高耗能行业+互联网”的举措,加快推进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由资源型、初级化向加工型、新型化转变,引导高耗能行业实现转型发展,从而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程度。
(三)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做好重点用能企业监管。以重点项目落实节能量,以重点项目带动节能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重点耗能企业、行业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工业节能技术进步;继续加大对泰益欣生物科技等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有效控制企业原煤消费总量,对于新投产的企业,要随时关注、加强调研,全面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和能耗情况,加大监督力度。从技术改进和强化监管两方面逐步改善目前医药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过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