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本民生得到保障,职工收入有所增长,全县就业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运行特点
截止6月底,全县“四上”企业期末从业人员2.36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067人,同比下降4.3%,其中:劳务派遣人员486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95人,同比增长6.5%。
(一)超六成行业从业人员下降
在统计的13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同比下降的有8个行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1.5%。其中增长的行业有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32人,同比增长14.7%。从业人员降幅比较大的主要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53人,同比减少447人,下降29.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79人,同比减少22人,下降21.8%;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349人,同比减少84人,下降19.4%,下降行业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8.5%;制造业从业人员9934,同比减少1165人,降幅为10.5%,对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减少影响最大。2020年新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四个行业共有从业人员67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9%。
上半年各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情况
行业名称 |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 增速 | |
2019年 | 2020年 | ||
合计 | 24699 | 23632 | -4.3% |
房地产业 | 1771 | 2032 | 14.7% |
批发和零售业 | 4000 | 3861 | -3.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500 | 1053 | -29.8% |
制造业 | 11099 | 9934 | -10.5% |
建筑业 | 5274 | 5162 | -2.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74 | 340 | -9.1% |
住宿和餐饮业 | 433 | 349 | -19.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1 | 79 | -21.8% |
教育 | 147 | 144 | -2.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 325 |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 64 |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 54 |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 | 235 | - |
(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呈小幅增长
上半年,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6.22亿元,同比减少2659.6万元,下降1.9%,平均工资26596元,同比增加653元,增长2.5%。其中: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9234.8万元,同比增加1550万元,增长20.2%,平均工资18581元,同比增加1747元,增长10.4%。
上半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前三个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353.6万元,同比增加115.1万元,增长9.3%。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3840元,同比增长4903元,增长1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229.3万元,同比增加485.2万元,增长17.9%。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0661元,同比增加1901元,增长10.1%;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7338.5万元,同比减少2045.7万元,下降7.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7192元,同比增加789元,增长3.0%。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降幅比较大的主要行业为教育,降幅为23.3%,对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影响最大。
上半年各行业平均工资情况表
行业名称 | 从业人员上半年平均工资(元) | 增速 | |
2019年度 | 2020年度 | ||
总计 | 25943 | 26596 | 2.5% |
制造业 | 26403 | 27192 | 3.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8937 | 33840 | 16.9% |
建筑业 | 17035 | 16899 | -0.8% |
批发和零售业 | 31989 | 31333 | -2.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 23021 | - |
住宿和餐饮业 | 19504 | 15065 | -22.8% |
房地产业 | 41861 | 40827 | -2.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8760 | 20661 | 10.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 26514 |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733 | 21266 | 2.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 | 29732 | - |
教育 | 24785 | 19014 | -23.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 | 31765 | - |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随着我县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生产日益萎缩,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增加,加之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据统计2019年年底我县制造业从业人员同比下降5.6%,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9.4%。二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企业需求和劳动力求职存在差异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需要熟练工、技术工长期短缺。另一方面缺乏技术和培训的劳动力难以上岗。这就导致企业中需要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限制,存在招工难。三是行业间工资差额较大。上半年,十三大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人均收入减少在2000-5000元之间,十三大行业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房地产业是最低住宿餐饮业的2.7倍,绝对额相差2.58万元,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努力促进就业增长。充分发挥以工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主渠道作用。除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之外,同时加大停产半停产以及减产企业帮扶力度,出台有针对性且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相关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复工生产,促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恢复性增长。
(二)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及我县促进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要扩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与力度,加大用工需求的分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减缓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