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一季度贺兰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及劳动工资分析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2-00067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2-04-19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劳动工资

2022年一季度末,全县共有“四上”单位共222家,从业人员人数2.13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721人,下降7.5 %。“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3.79亿元,同比增加1941.2万元,增长5.4%。“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17774元,同比增加1800元,增长11.3%。

一、基本情况

(一)从业人数有所减少

分行业看:十二个行业的期末人数呈“五升五降二持平”。其中,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37.9%、9.4%、5.7%。下降较多的3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下降69.5%、37.6%、13.4%。

(二)人员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剔除建筑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1617人,同比增加157人,增长1.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7004人,同比减少237人,下降3.3%。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结构比为1.6:1,人员结构相对稳定。

(三)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小幅增长

一季度,全县“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3.79亿元,同比增加1941.2万元,增长5.4%。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17774元,增加1800元,增长11.3%。其中: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2974.8万元,同比减少426万元,下降12.5%,季平均工资15382元,同比增加5800元,增长60.5%。

分行业看:十二个行业的工资总额呈“九升三降”。其中: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1.9%、97.9%、52.3%。下降的3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分别下降59.5%、25.0%、13.8%。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3850.5万元,同比增加1625.1万元,增长7.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4005.8万元,同比增加316.1万元,增长2.3%。  

一季度各行业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情况表

单位:千元

本期

上年同期

增减绝对数

增长率(%)

总计

378563

359151

19412

5.4

制造业

178933

167904

11029

6.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1737

10539

1198

11.4

建筑业

47835

43811

4024

9.2

批发和零售业

84617

77137

7480

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83

4154

-2471

-59.5

住宿和餐饮业

2165

2106

59

2.8

房地产业

38203

44324

-6121

-13.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97

224

273

121.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70

1027

-257

-25.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09

400

209

52.3

教育

4582

2315

2267

97.9

卫生和社会工作

6932

5210

1722

33.1

二、存在问题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不稳定

2022年一季度“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下降最多的两个行业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这两个行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往往呈现不稳定状态,因此人员波动较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为例,部分企业由于停工、工程量减少等原因,从业人员不稳定。

(二)行业间从业人员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一季度大多数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各行业平均工资差距继续拉大。十二大行业中,季平均工资最高的教育是最低住宿和餐饮业的4.6倍,绝对额相差28464元,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水平,改变新模式拓展就业空间

全面落实全县“8+1”重点特色产业规划,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不断培育新的就业载体。要扩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与力度,加大用工需求的分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减缓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充分利用“五一”、“端午节”等小长假,开展新模式汽车促销,推动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就业渠道,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工作。

(二)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常态化的招聘、求职信息交流平台,灵活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扩宽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的沟通渠道,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减少人员的盲目流动。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并扎实做好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