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贺兰县上半年“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简析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2-00173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2-07-20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劳动报酬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施策,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大盘、助企业纾困政策,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呈增长态势。

一、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县“四上”企业期末从业人员22255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008人,同比下降8.3%,其中,劳务派遣人员2384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505人,同比下降51.2%。

从行业门类看:从业人员人数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是: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36.5%、31.2%、4.0%。下降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下降67.4%、36.6%、31.7%。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5281人,同比减少1655人,下降9.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6974人,同比减少353人,下降4.8%。

从重点行业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1131人,同比增加364人,增长3.4%;建筑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3683人,同比减少2130人,下降36.6%;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4223人,同比增加162人,增长4.0%;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819人,同比减少214人,下降10.5%。

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基本情况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76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27.3万元,同比增长7.2%。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为34873元,同比增长3882元,增长12.5%。其中: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7307.3万元,占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9.5%,同比减少1184.7万元,同比下降14.0%。

劳务派遣人员季平均工资3155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630元,增长50.8%。

从行业分布看:十二个行业的工资总额呈“六升六降”。其中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增长72.8%、41.0%、30.3%。下降的3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下降61.7%、27.1%、18.1%。

                                     2022年上半年各行业工资总额情况

                                                             单位:千元

行业名称

2022年上半年

2021年上半年

增速(%)

总计

766080

714807

12.5

制造业

358681

328525

4.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371

16400

29.8

建筑业

115557

95541

69.0

批发和零售业

164383

156484

-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26

8673

23.3

住宿和餐饮业

4785

5380

14.7

房地产业

75061

87056

-3.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43

1160

-6.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78

2164

-16.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289

1573

18.8

教育

6532

4632

47.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474

7219

30.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需求不稳定。目前,全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281人,同比下降9.8%,比重占全部从业人员期末人数68.7%,其中: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下降最多的行业为建筑业,同比下降36.6%,建筑业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从业人员往往呈现不稳定状态,上半年由于建筑业中部分企业工程量减少,造成从业人员需求下降,用工人员减少。

(二)不同行业间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差距拉大。上半年,大多数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工资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行业间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增幅不均,行业间季平均工资差距继续拉大,十二大行业中,季平均工资最高的教育行业是最低住宿和餐饮业的2.7倍,绝对额相差31388元,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四、几点建议

(一)促进经济增长,拓展就业空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始终以保经济增长为目标,加大招商力度,为企业工资增长创造条件。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拓展就业空间,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的服务模式,紧紧围绕劳动者、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农村劳动力市场为依托,重点针对脱贫劳动力、监测边缘户等就业困难人群,持续发布就业信息和岗位信息,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帮扶。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保持创新创业活力,制定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提高内需能力,持续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旅等生活服务业的经济,落实好灵活就业人群的就业需求和基本政策保障。加强对各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健全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及工资指导制度,增加工资透明度,最大限度缩小工资差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