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经济企稳应有的放矢 回升向好需固本培新——2023年贺兰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4-00037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4-01-26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经济运行

2023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承压恢复。但受疫后影响及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和高质量发展韧性不强并存等多重影响,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未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增速低于全区(6.6%)4.0个百分点,低于全市(7.2%)4.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6位。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32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14亿元,同比下降2.6%,下拉地区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8.98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14.3:31.9:53.8调整为14.1:28.5:57.4。

一、三次产业“两增一降”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23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38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37亿元,同比增长5.3%。从行业看,农业完成总产值27.54亿元,同比增长4.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6%,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林业完成总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82.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5%,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牧业完成总产值13.78亿元,同比增长7.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8%,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1个百分点;渔业完成总产值8.17亿元,同比增长3.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5.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看,粮食播种面积31.30万亩,同比增长0.1%,产量16.72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60万亩,同比下降21.8%,产量2.09万吨,同比下降21.6%;玉米播种面积19.30万亩,同比增长14.9%,产量12.29万吨,同比增长16.2%;水稻播种面积3.80万亩,同比下降37.8%,产量2.04万吨,同比下降37.9%;大豆播种面积2.60万亩,同比增长118.5%,产量0.29万吨,同比增长103.9%);冷凉蔬菜播种面积25.57万亩,同比增长7.0%,产量61.86万吨,同比增长9.9%(其中,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2.11万亩,同比增长5.1%,产量47.38万吨,同比增长6.0%);瓜果类播种面积3.45万亩,同比增长21.1%,产量14.48万吨,同比增长25.0%;园林水果播种面积2.22万亩,同比下降24.0%,产量1.70万吨,同比下降24.5%;青饲料及牧草播种面积14.09万亩,同比下降11.4%,产量48.81万吨,同比下降22.1%;鲜切花出售13.28万支,同比下降48.9%;盆栽观赏植物出售724.35万盆,同比增长10.0%。水产品产量6.35万吨,同比增长2.1%;产量27.7万吨,同比增长5.6%;产量0.99万吨,同比增长4.0%;出栏2.32万头,同比增长12.1%;出栏15.4万只,同比增长26.2%;生猪出栏2.10万头,同比下降16.7%;家禽出栏59.35万只,同比下降25.5%。

(二)工业经济承压前行

2023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8.86亿元,同比下降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5%。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6位。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5.9%,增速位居全市第1位,沿黄六县(市)第1位。从轻重工业看,全县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2.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2.7%,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21.1%和13.3%,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5.6%和8.9%,分别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6.9、1.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工业企业(含电力)增加值同比下降3.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3.2%,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1.5%,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5.4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从园区看,贺兰工业园区增加值同比下降2.5%,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4.3%,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其中,金贵片区增加值同比增长41.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德胜片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暖泉片区增加值同比下降15.5%,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7.5个百分点。园区外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7%,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0.2个百分点。

2023年,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6.08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位列全市第4位、沿黄六县(市)第5位。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6亿元,同比下降9.7%,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1.5%,下拉第二产业增加值2.6个百分点,下拉地区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消费平稳增长

2023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98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位列全市第4、沿黄六县(市)第3位,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2.9%,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6.75亿元,同比增长6.5%,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2.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同比下降0.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9.3%,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6.2%,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88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16亿元,同比增长9.6%,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72亿元,同比增长1.1%,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0%,增速较1-11月下滑2.6个百分点,较2022年下滑0.3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6位、沿黄六县(市)第5位。其中,县属投资项目完成24.74亿元,同比下降2.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41亿元,同比下降17.8%。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3.0%,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9.4%,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3.1%,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4.6:15.9:79.5调整为2.6:15.2:82.2;从工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2%,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4.3%,占工业投资的85.4%,下拉全县工业投资3.1个百分点,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下降58.1%,占工业投资的14.6%,下拉全县工业投资16.3个百分点,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6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4.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2.9%,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2.4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下降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5%,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0.4个百分点;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21.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本年施工项目189个(在库项目293个),项目个数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新开工项目91个,同比增长3.4%),项目投资额同比下降2.3%,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0.8个百分点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4.6%,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3.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恢复增长

202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95亿元,同比增长3.0%,总量分别占全区、全市的10.9%和18.3%,增速位列全市第2位、沿黄六县(市)第1位。从行业大类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91亿元,同比下降5.7%,下拉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0.9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7.55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44亿元,同比增长7.2%;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6亿元,同比增长9.8%,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个百分点从城乡消费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1.33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5%,同比增长4.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2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同比下降17.4%;从市场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1.91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9%,同比增长16.0%,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04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1%,同比下降17.4%,下拉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6.7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商品类实现零售额138.46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6%,同比增长2.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收入9.49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同比增长9.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个百分点;从重点商品看,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97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1.2%,同比增长18.3%,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15亿元,占汽车类消费品零售额的22.7%,同比增长78.9%;从销售形式看,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9.73亿元,同比增长64.7%,占全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6.6%,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

(三)民生领域持续改善

1.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据县社会经济调查队统计,2023年,全县居民可支配收入30050元,同比增长7.0%。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1157元,同比增长5.0%,增速位列全市第6位,沿黄六县(市)第6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494元,同比增长7.4%,增速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4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1,较上年同期缩小0.05。

2.就业形势总体向好。据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统计,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212人,农业转移就业2478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8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2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19%、101%、111%和132%。

(四)财政收入增势良好

据县财政局统计,2023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位列全市第6位、沿黄六县(市)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80亿元,同比增长2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74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列全市第2位、沿黄六县(市)第1位

(五)金融信贷快速增长

人民银行宁夏分行统计,2023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5.90亿元,同比增长1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0.99亿元,同比增长16.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增长缓慢。2023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比高于全市(3.7%)10.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8.1%)6.0个百分点,农业体量优势明显。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5.3%,低于全市(8.2%)2.9个百分点,低于全区(7.7%)2.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6位,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一是农业(种植业)支撑不足。2023年,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的农业同比增长4.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仅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青饲料及牧草面积同比下降11.4%,产量同比下降22.1%,瓜果类、盆栽观赏植物产量虽同比增长25.0%、10.0%,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07.7、1879.2个百分点(因去年麒麟瓜开始引进种植、盆栽观赏植物扩大种植量,故增速基数较大),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的永宁县(瓜果类产量同比增长158.5%,其农业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6个百分点)、金凤区(青饲料及牧草同比增长212.4%,其农业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个百分点)、兴庆区(瓜果类产量同比增长75.6%,盆栽观赏植物同比增长47.2%,其农业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相比,我县农业对农林牧渔业整体拉动明显不足;二是畜牧业增长缓慢。受养殖用地有限等因素影响,我县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26.8%,仅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1个百分点,与畜牧业占比较高且增速较快的灵武市(占比72.5%,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平罗县(占比39.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5个百分点)、西夏区(占比40.3%,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相比,我县畜牧业整体增长缓慢,对全县农林牧渔业贡献薄弱。

(二)第二产业下拉明显。2023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增速较2022年下滑9.8个百分点,下拉地区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拉动力较2022年减弱2.6个百分点。工业、建筑业呈现“双下降”态势202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较2022年下滑6.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由2021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下滑至“负增长”态势。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看,2023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1%,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6.9个百分点(泰益欣、恒康科技全年累计减产8.65亿元,下拉规上工业总产值6.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13.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4个百分点(百泓新材料、德圣亚全年累计减产1.14亿元,下拉规上工业总产值1.4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7.9%,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销售看,全县7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减停产企业为44家,减停产面达55.7%,累计减产额为15.54亿元。其中,减产千万以上企业20家,减产额高达14.58亿元。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疲软影响,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8亿元,同比下降42.2%,实现出口交货值11.08亿元,同比下降22.4%,出口交货值低于上年同期(14.10亿元,同比增长25.8%)3.4个百分点;新入库企业看,全县10家新入规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12.2%,仅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2023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7%,增速较2022年回落20.7个百分点,下拉第二产业增加值2.6个百分点,下拉地区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分别较2022年减少5.4、1.5个百分点。资质以内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4%,增速较2022年回落49.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一是重大项目接续乏力。从项目投资规模看,全县在库投资项目普遍规模较小,现阶段投资主要靠上年结转和小项目拉动,2023年,全县有投资进度的县属投资项目为189个,项目个数较2021年减少3个,较2022年持平,投资规模较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27.3%和2.3%;从三次产业投资看,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较2021年、2022年下降29.2%和16.0%,其中,一产投资额较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46.1%和53.0%;二产投资额较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49.1%和19.4%;三产投资额较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22.9%和13.1%;从新入库项目看,全县新入库项目投资额仅为12.92亿元,较2021年下降40.3%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撑不足。2023年,全县有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仅37个,较2021年、2022年分别减少8个和2个,投资额较2021年(48.06亿元)、2022年(36.98亿元)分别下降36.7%和17.8%。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始终处于投资信心不足,新开工意愿低迷状态。2023年新入库房地产项目仅有5个,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面积44.97万平方米,分别较2021年(148.85万平方米)、2022年(47.77万平方米)下降69.8%和5.9%,施工面积369.38万平方米,分别较2021年(483.71万平方米)、2022年(408.01万平方米)下降23.6%和9.5%;从需求端看,消费者对房地产购买多处于观望状态,购买意愿无明显提升。202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5.78万平方米,分别较2021年(110.97万平方米)、2022年(58.48万平方米)下降49.7%和4.6%,商品房销售额为38.74亿元,分别较2021年(79.54亿元)、2022年(44.44亿元)下降51.3%和12.8%。目前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低已成为掣肘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四)消费市场结构亟待优化。一是大宗商品主导过强。全县消费品市场品类结构单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汽车类商品依旧独占市场鳌头,全年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2.97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8%。汽车类商品市场易受政策补贴和价格变动影响产生较大波动,将对全县消费市场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消费外流影响较大。一方面,我县毗邻金凤、兴庆等大型商贸综合体较为密集区域,居民消费被大量分流。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对实体店销售造成较大冲击,传统百货进店人数日益减少,2023年,全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分别同比下降98.1%、38.9%,总量较2022年减少8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技术指导,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要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指导。产前开展精细化、全过程服务,产中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等进行技术指导,产后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大力推广麦后复种油料、蔬菜、牧草等种植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挖掘生产潜力。同时,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保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部门对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强化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定期对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点开展动物疫病消毒灭源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引导,民间投资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复合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投资新机制,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工业恢复增长。一是加强创新驱动力度,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发展。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德胜片区新食品产业、暖泉片区新型陶瓷、生物医药产业和金贵片区新能源、算力应用、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水平,推动产品向尖端化、多元化发展。进一步集聚行业资源,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促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摆脱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依托全县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三是精准施策,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方面要着力解决企业减停产问题。相关部门要对减停产企业明确分包责任人,对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企业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减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另一方面要挖掘新的增长点,围绕达标企业抓入库、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推动企业尽早建成投产、入库出数。

(三)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增长动能一是推进技改投资增长。把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为方向,分类施策,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技改项目给予政策性支持;二是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改善需求端预期。规范商品房预售管理,进一步提升购房者意愿,另一方面要做好供给端保障。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积极做好企业施工前期手续办理服务,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缓解施工企业资金压力,提振房地产开发信心;三是强化大项目招商引资。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创新招引方式方法,提升招商队伍能力水平,拓宽招商渠道,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服务质量等措施,着力招引一批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突出招大引强,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投资的有效性,推动投资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聚。另一方面要围绕新食品、陶瓷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应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中提升价值链,以高质量的投资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挖掘消费潜力,夯实消费增长后劲。一是积极谋划开展促消活动。强化电子消费券刺激消费作用,特别是在餐饮、文化等弱项消费短板方面,继续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刺激居民消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发、全民参与的方式,狠抓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效果二是培育重点商贸企业达标入统。目前,五经普前期清查工作已完成,各相关部门要主动依托五经普清查结果,及时掌握商贸单位清单,以培育新增限上单位为着力点,对符合入统的单位进行跟踪监测,即达标即入库,扩充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强化增长新动力;三是继续加大稳就业提收入措施。不断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降低居民基本生活成本,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全面拉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