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贺兰县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准确定位,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主基调,力促全县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持续下行。202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41亿元,同比下降17.8%,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5.3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26.14亿元,同比下降23.3% ;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38.9%;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2211万元,同比增长29.0%;其他费用完成投资3.04亿元,同比增长52.9% 。从工程用途看,住宅完成投资25.03亿元,同比下降18.3%;办公楼完成投资2万元,同比下降90%;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15亿元,同比下降9.1%,其他完成投资3.23亿元,同比下降19.0%。从项目规模看,202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85个,当年发生投资额的项目37个,比上年减少2个。其中,本年完成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共完成投资21.14亿元;本年完成投资在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9个,共完成投资6.6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在5000万以下的项目16个,共完成投资2.61亿元。
(二)房屋施工规模缩减,新开工面积有所下降。2023年,全县房屋施工面积369.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5%。新开工面积44.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占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12.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5.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3.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其他新开工面积6.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5%,办公楼无新开工面积。
(三)商品房销售市场逐渐回暖。202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55.78万平方米(剔除无产权部分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6%,较1-11月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4.89万平方米,占总销售面积的26.7%,期房销售面积40.89万平方米,占总销售面积的73.3%。从销售类型看:住宅销售面积为5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其中:90平方米以下销售面积3612平方米,同比下降75.8%,90-144平方米销售面积4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144平方米以上销售面积8.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6%;办公楼销售面积1789平方米,同比下降87.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2.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3%。商品房销售额38.74亿元(剔除无产权部分销售额),同比下降12.8%。其中:住宅销售额为35.66亿元,同比下降7.6%,办公楼销售额851万元,同比下降88.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为2.99亿元,同比下降41.7%。
(四)商品房库存面积持续增长。2023年,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88.53万平方米(剔除无产权部分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9.0%。从待售类型来看,住宅待售面积45.07万平方米,占全部待售面积的50.9%;办公楼待售面积3.24万平方米,占全部待售面积的3.7%;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40.22万平方米,占全部待售面积的45.4%。从待售时间来看,待售1—3年(含一年)面积为7.53万平方米,占全部待售面积的8.5%,待售3年以上(含3年)面积为35.65万平方米,占全部待售面积的40.3%。
二、存在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市场增长动能不足。一是受市场下行影响,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本年发生投资额的项目数量及全年完成投资额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同期46个48.06亿元、2022年同期39个36.98亿元、2023年37个30.41亿元),随着在库项目不断建设和竣工,部分项目完成投资及商品房销售后退库,新增项目不足无法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企业资金周转筹措难度大。202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1.17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国内贷款4800万元,同比下降76%;自筹资金6.96亿元,同比增长4.14倍;定金及预收款13.54亿元,同比下降47.0%;个人按揭贷款17.94亿元,同比下降1.3%;其他资金来源2.24亿元,同比下降52.9%。以上数据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过度依赖商品房销售资金,而本年房地产销售市场低迷现状使得企业资金筹措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竣工面积大幅增长,去库存难度进一步增大。随着竣工面积的大幅增长,全县商品房待售面积相应增加。2023年,全县房屋竣工面积13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3%。从待售面积结构上看,商业营业用房及办公楼等非住宅待售面积占全部待售面积的49.1%,非住宅类房屋销售普遍冷滞,去化周期过长,且招租困难,新增供应量不断上市后,库存累积量也将越来越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摸排房地产项目情况,做好在建项目的统计服务工作。加强对房地产项目入库、开工、建设等环节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了解企业在开发各环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保障要素,推动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监管,防范运营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关联产业较多,资金需求密集,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监管,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因项目烂尾引发房地产市场恐慌。
(三)多管齐下,消化库存房屋。从销售端看,目前住宅类房屋销售总体较为平稳,且面积适中、性价比高的住房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非住宅类商品房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依据全县商品房销售情况,一是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沟通交流,通过补贴政策引导,加强营销宣传等方式激发消费热情,促进库存房屋进一步得到消化;二是积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滞销房地产项目周边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增加项目竞争力;三是引导企业尝试租售并举、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的房屋租售形式,从而吸引不同需求消费者进入市场,加快资金流转缓解房企销售和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