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向好 发展显韧性有活力——2024年贺兰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5-00024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5-01-20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经济运行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市党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全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升级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41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位列全市第3位,沿黄六县(市)第4位,分别低于全区、全市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3.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8.02亿元,同比增长5.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7.42亿元,同比增长3.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同期的13.6:27.1:59.3调整为14.3:26.5:59.2。

一、三次产业增势良好,生产供给支撑稳定

(一)农业经济增势平稳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58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1.6个百分点,较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3.6%,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5位)。从主要行业看,农业、渔业拉动明显(见表1)。农业完成总产值30.45亿元,同比增长3.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5.8%,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林业完成总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187.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5%,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3个百分点;牧业完成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2.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3.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渔业完成总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6.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4%,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6.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从重点产业看,畜牧业下行压力加大。粮食播种面积31.30万亩,面积与去年持平,产量16.99万吨,同比增长1.6%,实现产值4.1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冷凉蔬菜播种面积24.76万亩,同比下降3.2%,产量54.79万吨,同比下降11.4%(其中,西瓜播种面积同比下降66.3%),实现产值21.9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2%;青饲料及牧草播种面积15.06万亩,同比增长6.9%,产量53.72万吨,同比增长10.1%;特色作物鲜切花出售量12.17万支,同比下降8.4%,盆栽观赏植物出售量560.0万盆,同比下降22.7%。牛奶产量27.36万吨,同比下降1.3%(奶牛存栏4.94万头,同比下降6.7%),实现产值8.1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0%;肉产量0.96万吨,同比下降3.0%;牛存栏7.65万头,同比下降5.7%,出栏2.34万头,同比增长0.6%,羊存栏12.22万只,同比下降0.3%,出栏13.86万只,同比下降10.0%,生猪存栏1.55万头,同比下降11.1%,出栏2.52万头,同比增长19.7%,家禽存栏18.76万只,同比下降53.4%,出栏35.71万只,同比下降39.8%。

(二)工业经济增势良好

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4.39亿元,同比增长6.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位列全市第3位、沿黄六县(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22.5%。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支撑有力(见表2)。全县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0.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9.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8大行业“11增7降”(见表3)。拉动力较大的行业有: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下拉明显的行业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1.7%,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9%,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6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0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速持续加快。大中型规上工业企业(含电力反馈)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6.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民营企业贡献突出。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4.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2%,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7.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个百分点;从园区看,暖泉片区增势强劲(见表4)。园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3.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暖泉片区同比增长20.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个百分点,金贵片区同比增长7.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德胜片区同比下降4.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2.0个百分点。园区外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

全县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7.26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三季度回升21.1个百分点。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2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6%,同比增长1.6%,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11.1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经济增长平缓

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7.4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4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4%),同比增长5.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4.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3.5%),同比增长13.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2%),同比增长4.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9.4%),同比下降16.3%,下拉第三产业3.0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9%),同比增长8.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7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5.1%),同比增长5.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6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0%),同比增长7.1%,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4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6%),同比增长4.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3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4.5%),同比增长5.9%,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5个百分点。

二、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一)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增长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较1-11月提升0.4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3位、沿黄六县(市)第4位。从三次产业投资看,一、二产投资增速加快(见表2)。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3.5%,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3%,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其中,房地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49.2%),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去年同期的2.6:15.2:82.2调整为4.8:17.9:77.3;从工业投资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拉动显著(见表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5%,占工业投资的76.8%,拉动全县工业投资增长12.4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01.9%,占工业投资的23.2%,拉动全县工业投资增长14.9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下拉明显(见表7)。全县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3.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9.9%,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4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9.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0.2%,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其他费用同比增长16.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9%,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新入库项目贡献突出。1-12月,全县新入库项目128个(含房地产),入库项目数同比增长29.3%,计划总投资104.94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投资额22.33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3.9%,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7个百分点;从投资类别看,民间投资持续负增长。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6.1%,下拉固定资产投资3.0个百分点;从园区看,园区投资增势强劲。园区完成投资13.03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9.8%,同比增长67.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3%,技改投资同比下降31.9%,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5倍。

(二)消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5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1-9月加快5.3个百分点,位列全区第1位,全市第1位、沿黄六县(市)第1位。从行业大类看,零售行业贡献突出。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46亿元,同比增长2.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8.43亿元,同比增长17.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1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贡献率为96.6%;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47亿元,同比增长6.3%;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2亿元,同比增长1.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个百分点;从城乡消费看,城乡消费全面增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3.27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3%,同比增长15.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31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7%,同比增长3.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个百分点;从市场规模看,限上消费拉动强劲。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6.55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6%,同比增长20.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03亿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4%,同比增长1.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商品类消费仍是主导(见表8)。商品类实现零售额159.90亿元,同比增长15.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2.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1个百分点;从重点商品看,汽车销售政策成效显著(见表9)。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6.62亿元,同比增长21.9%,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55亿元,同比增长146.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1个百分点;从销售形式看,互联网销售发展快速。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34.42亿元,同比增长20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5个百分点。

(三)居民就业、收入形势良好

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40元,同比增长5.1%,增速位列全市第4位、沿黄六县(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2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位列全市第1位、沿黄六县(市)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8,较去年同期缩小0.03。(数据来源于县社会经济调查队)

2.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6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71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3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5%。(数据来源于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四)财政收入增势向好,金融信贷增势稳健

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位列全市第5位、沿黄六县(市)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13亿元,同比下降6.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7亿元,同比增长4.4%。(数据来源于县财政局)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9.81亿元,同比增长7.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6.28亿元,同比增长6.6%。(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三、存在问题

(一)农林牧渔业发展相对缓慢。一是重点产业发展不足。受市场需求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农业六大产业中,除粮食和青饲料及牧草保持增长态势,冷凉蔬菜、特色作物、牛奶、肉产量(出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明显,导致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的农业、牧业两大支柱行业产值增长不足,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拉动2.2个百分点;二是优势产业拉动有限。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并成功引进、养殖了虹鳟鱼、鲟鱼、稻田蟹、南美白对虾等适水产品,荣获了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称号,但从产业规模和产值来看,全县渔业产值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4%,仅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1.0个百分点,产业发展规模明显不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二)工业增长根基仍需牢固。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下降,减停产面持续走高。1-11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48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4.7%。从企业类型看,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6亿元,同比下降6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亏损0.88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增加0.45亿元;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39亿元,同比下降83.0%,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09亿元,同比下降89.2%。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68亿元,同比下降4.5%,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43%,较去年同期下降2.28个百分点。1-12月,全县8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减产企业38家,停产企业7家,减停产率56.3%,累计减产额为13.2亿元。炬农牧业、启泰鸿达、天雄碳材料、泰鑫冶炼、德圣亚科技五家企业长期停产(德圣亚科技停产5个月以上,其他4家均停产近1年),造成产值缺口2.44亿元。1-12月,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1%,已连续一年呈现负增长态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瓶颈仍待破解(见表10)。一是房地产投资下行局面仍未有效改善。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购房需求减弱、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等多方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局面仍未有效改善,1-12月,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2.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7%,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36.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2.03亿元,同比下降43.1%,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3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7%,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8.8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今年以来,全县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应收账款大幅增加(1-11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7.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8.9%),导致民间投资意愿持续走低,1-12月,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1%的民间投资同比下降4.0%,下拉固定资产投资3.0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缺乏新增长点。1-12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9.58亿元,其中,商品零售额完成159.90亿元,同比增长15.5%,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94.3%,餐饮收入仅完成9.68亿元,同比增长2.0%,仅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5.7%,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消费品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96.8%,其他11类商品贡献率仅为3.2%。今年以来,全县新入库商贸企业18家,11家为汽车销售企业,全县限上消费品长期以商品零售为主导,且主要依靠汽车类商品拉动,其他类值商品占比微小,餐饮业长期处低迷状态,消费市场缺乏增长新动能。

四、冲刺“开门红”工作建议

(一)抓主要经济指标稳增长。一是聚焦农业抓弱固强。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养殖户扶持力度,持续优化补贴政策,全面推动降本增效,提升奶、肉产量及畜禽出栏率。下大力气扩大适水产业养殖规模,利用农产品展销会、新媒体电商等多种渠道拓宽鱼、蟹、虾销售市场,同时以渔业为抓手延链补链,积极谋划、招引生鲜产品精加工及农旅融合项目,推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响贺兰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品牌;二是聚焦工业抓稳产复产。要紧抓医药制造业稳住高速增长趋势,密切关注泰益欣、塞尚乳业等重点企业生产运营形势,着力保障稳增稳产。紧密跟踪减停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企一策、对症下药”,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订单少、销售难等发展瓶颈,助力企业复产稳产;三是聚焦投资抓项目储备。以国家、区市“两新”“两重”“两业”“双重”政策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谋划储备一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等高质量项目,密切跟踪项目指导,确保项目落地开工,为投资稳定增长增强后劲;四是聚焦社消抓提质增效。一方面要落实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及新出台的数码产品购买补贴和政府消费券发放等惠民政策,持续推动汽车类商品、数码电子产品及餐饮市场多元化增长。另一方面要着力抢抓春节消费“黄金期”及冬季冰雪经济“旺季”,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各种线上、线下让利促销活动,通过举办购物季、冰雪节等活动有效刺激本地居民消费热情、吸引周边居民来贺消费,有效挖掘批零住餐全行业消费潜力。

(二)抓企业培育促入库纳统。一方面要持续做好“准四上”企业摸排、培育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持续加大符合“升规上限”企业、大个体摸排力度,广泛宣传入库纳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协调配合解决企业难题,主动上门做好服务指导,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四上企业”数量增加、活力增强、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要抓好“四下”样本轮换工作。“四下”样本质量直接影响本行业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县统计局做好样本轮换工作,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为打好打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奠定坚实基础。

(三)抓政策接续添发展动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紧密跟进肉牛肉羊补贴、购车补贴、购房补贴、以旧换新补贴、政府消费券发放等促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持续发挥政策提预期、稳增长效力,有效激发需求潜力、提升经济活力,在供求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为2025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积蓄动能。


附件:1.2024年度贺兰县主要经济指标相关数据表;

      2.2024年度贺兰县主要经济指标趋势图;

      3.2024年度银川市综合发展指数及排名;

      4.2024年度银川市各县(市、区),沿黄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