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22.32万人,带动消费收入21.62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6.34%、181.51%。其中: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吸引物接待人数156.79万人,实现直接旅游收入5277.01万元。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年均投入500余万元,实施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工程。对全县5个乡镇文化站、63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按需配置音箱等文化设备器材。对洪广镇欣荣村、立岗镇先进村、星光村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室内维修改造。对县域内损坏的文化大舞台进行维修改造,对欣荣村、隆源村乡村大舞台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二是为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公园华府城市书房,改造了居安社区分馆,打造云都荟城市书房,为公园华府城市书房和居安分馆配备了书架、阅读桌椅及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图书杀菌机、视听文化墙、公共文化一体机、自动盘点车等数字化设备,配置涵盖党建、文学、历史、经济等类图书共1万余册。全力打造城市书房,让书香“触手可及”。三是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基层开展全区“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贺兰县专场)50场次,“乡村文艺巡演”300场次,“秦腔文艺巡演”90场次,贺兰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月”“民族团结进步月”等专题文艺巡演160余场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强化非遗保护顶层设计,承办2023年度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地考核评估及2023年度银川市非遗工作情况调研培训,参加银川市2022年度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地复核评估及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实地评审情况反馈会,不断提升非遗传承基地、传承人及申报传承项目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开展“非遗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以“民宿+民俗”文旅融合过大年为主题,通过非遗展示、花儿演唱、社火表演、经典秦腔剧目展演等活动,让群众现场观赏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感受贺兰县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旅融合成效。三是在微信公众平台、文化贺兰、魅力贺兰等平台上发布“喜迎新春 多彩非遗”线上展播(非遗技艺)线上活动,给群众搭建了一个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平台。
3.全域旅游体系整合升级。一是2023年谋划重点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1.92亿元。宁夏引黄古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宁夏“十四五”期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预计年底开放。图兰朵葡萄酒小镇野奢酒店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六个一百”重大项目,一期项目基本完成。金贵堡老街、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已建成并正式开放运营。争取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1050万元,用于金贵牡丹花乡提升改造、宁夏稻渔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图兰朵葡萄酒小镇等旅游产业项目,进一步丰富贺兰县文旅业态,打造文旅发展新亮点。
二是贺兰山岩画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序推进。沃尔丰酒庄、领新耘智·3D打印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县A级景区达到13个,占全市A级景区24%(其中4A级3个,3A级6个)。形成了以贺兰山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稻渔空间、星光村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以百瑞源、麦尔乐为代表的新型工业游。百瑞源枸杞工业旅游基地成功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稻渔空间”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全面带动全县工业与农业的“诗和远方”。三是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化发展转变,现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4个(其中五星级4个),约占银川市40%。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立岗镇通义村、洪广镇金山村、金贵镇联星村等5个村成功创建为宁夏特色旅游村。金贵牡丹花乡、常信丰植源、艺丰四季田园等一批农业园区转向乡村旅游产业。青青生态园、山河原野等积极发展旅游民宿、露营地等业态,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新引擎。岩画古村、垂柳山庄、天荣现代农业园等农业企业创建升级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金山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平村、团结村创建宁夏特色旅游村。各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旅游扶贫富民,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村集体+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4.文化执法守平安。一是以区、市、县“四防”督查,暗访检查反馈问题整治为契机,举一反三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对自治区督办反馈的8家21条隐患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时间表、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据可依、有账可查,全面落实整改任务。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由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夜查整治工作,建立区厅市局联合检查、专家检查、县部门联合检查及“大排查大整治夜查问题隐患整改台账”,实时跟进隐患排查进度。围绕歌舞娱乐场所(KTV)、剧本娱乐场所;含文化市场经营项目的混合类经营场所;其他提供非营利性文化项目的混合类经营场所开展文化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共排查含文化市场经营项目的混合类经营场所112家,对58家消防整治不达标及未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的混合类经营场所点歌设备进行查封。三是按照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要求,成立由局班子成员、岗位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小组,分6个片区对183家文旅企业(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检查文旅企业257家,发现一般属性隐患340条,目前已整改333条。
(三)特色亮点工作
1.获批入选试点。文化馆被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文旅局机关成功创建“模范机关”。图书馆被评为全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工作先进集体。贺兰县图书馆申报的“全要素打造服务清单,全方位建设‘书香贺兰’”项目被评为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战略》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汇编》《黄河泥塑·山里娃》荣获“2023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举办重要节会类。以“春赏花、夏消暑、秋丰收、冬庆年”为主题,开发贺兰山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冬季冰雪旅游运动项目建设,开展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五一、十一等节庆,举办稻渔空间“梦幻灯光冰雪主题乐园”活动、“牡丹花”乡村文化旅游节、宁夏农垦首届“农旅融合嘉年华”、“月满中秋·诗行贺兰”中秋诗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分会场、自治区主会场在稻渔空间举办。“星途自驾·宝藏宁夏”2023宁夏“二十一景”主题自驾游发车仪式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发车。“2023 中国银川·世界葡萄酒之都自驾车露营大会”在贺兰山1958创意园举办,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促使我县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
3.年度取得突破。按照“提点连线结网”思路,形成“贺兰山东麓文化产业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城市工业文化旅游带”三条精品旅游带。“稻渔空间”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和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春漫凤城田园赏花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银川市第一批唯一入选线路。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预计12月份投入运行,将成为全区唯一世界遗产“金名片”,填补宁夏申遗空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工作思路。
1.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围绕“一核四镇六组团”,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文旅+农业”等8个方面深度融合。依托稻渔空间、星光村等乡村旅游资源,加快整村推进乡村旅游步伐。依托图兰朵葡萄酒小镇,延伸“文旅+葡萄酒”产业链。围绕“六大特色小镇”建设,培育骑行游、旅游民宿、自驾车营地等更多旅游新业态。
2.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贺兰山东麓文化产业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城市工业文化旅游带”三条旅游带,结合“六新六特六优”特色产业,借助全县“六大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库。积极推进常信乡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通义村、金山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银光村、新平村等创建宁夏特色旅游村,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整村推进特色旅游村庄。
3.进一步加大文旅宣传。积极培育本土网红、媒体达人,通过带货体验、官网、自媒体平台以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深化营销效果。积极与县融媒体、自媒体等运营团队合作,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和渠道手段精准营销,扩大贺兰县品牌影响力。
(二)主要预期目标
谋划重点项目5个(其中续建项目1个,新建项目4个),总投资4158万元,2024年年度计划投资2930万元。
(三)重要载体活动。
借力“两晒一促”文旅推介、“贺兰·不止于山”等宣传载体,突出我县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春赏花”“夏消暑”“秋丰收”“冬庆年”系列活动;推出更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节、牡丹花节、农旅嘉年华等文旅活动,持续打造“乐堡音乐啤酒节”“美好生活节”等本土品牌文化活动。
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3年10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